“應門忽二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應門忽二毛”全詩
竟於時不偶,吾更晚相遭。
宿草堪揮淚,豐碑忍泚毫。
送車今幾兩,誰最戀綈袍。
分類:
《挽婺女何茂宏》陳傅良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婺女何茂宏》是宋代詩人陳傅良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勸駕嘗連萼,應門忽二毛。
竟於時不偶,吾更晚相遭。
宿草堪揮淚,豐碑忍泚毫。
送車今幾兩,誰最戀綈袍。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婺女離別的感傷之情。詩中以寓言的方式,勸告婺女乘坐馬車,品嘗連萼,意味著她即將遠行。然而,在婺女應門啟車的瞬間,作者突然感到萬分不舍,覺得他們的分別不是偶然的,而是命運安排的。作者深感悲痛,宿草都能被他的淚水打濕,而豪華的紀念碑上,卻忍不住留下了他的墨跡。最后,他送走了婺女,心中疑問,如今還剩下幾兩白銀,究竟誰更想念著那件絲綢袍。
賞析:
《挽婺女何茂宏》是一首別離之詩,通過對細節的描繪和微妙的情感表達,傳達了作者對離別的悲傷和思念之情。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勾勒出情感的起伏和變化,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首句"勸駕嘗連萼,應門忽二毛"是勸告婺女乘車啟程的呼喚,連萼象征著餞別的祝福和吉祥。然而,當婺女應門啟車時,作者內心突然涌上了不舍之情,表現出對離別的無奈和痛苦。
接下來的兩句"竟於時不偶,吾更晚相遭"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感慨。作者認為他們的分別不是偶然的,而是命運的安排,這讓他感到更加悲痛和無奈。
"宿草堪揮淚,豐碑忍泚毫"這兩句描繪了作者內心的悲傷和無法自持的情感。作者的淚水濕透了宿草,而在豪華的紀念碑上,他忍不住留下了自己的墨跡,這表明他的心情異常低落和痛苦。
最后一句"送車今幾兩,誰最戀綈袍"是對別離的最后思考。作者送走了婺女,心中疑問,如今還剩下幾兩白銀,究竟誰更想念著那件絲綢袍,表達了對彼此之間深厚感情的懷念和思念之情。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離別情感的細膩描繪,通過細節的刻畫和情感的交融,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悲痛和思念之情,凸顯了宋代文人對離別的痛苦體驗。
“應門忽二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wù nǚ hé mào hóng
挽婺女何茂宏
quàn jià cháng lián è, yìng mén hū èr máo.
勸駕嘗連萼,應門忽二毛。
jìng yú shí bù ǒu, wú gèng wǎn xiāng zāo.
竟於時不偶,吾更晚相遭。
sù cǎo kān huī lèi, fēng bēi rěn cǐ háo.
宿草堪揮淚,豐碑忍泚毫。
sòng chē jīn jǐ liǎng, shuí zuì liàn tí páo.
送車今幾兩,誰最戀綈袍。
“應門忽二毛”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