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玉不痛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痛玉不痛身”全詩
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歸。
分類:
作者簡介(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古興》孟郊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古興》
楚血未干衣,
荊虹尚埋輝。
痛玉不痛身,
抱璞求所歸。
譯文:
楚國的血跡還未干在衣裳上,
英雄的荊棘之光仍然閃爍。
雖然心中痛苦,但玉石不會感到痛楚,
我抱著這塊樸實的璞玉,尋求它真正的歸宿。
詩意: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孟郊的作品,通過描繪楚國血戰和英雄的荊棘之光,表達了作者對于國家的憂慮和對英雄壯麗事跡的贊美。詩中玉石的形象象征著高尚的品質和美好的理想。作者在痛苦中堅持追求真正的歸宿,表達了對于正義和美德的追求。
賞析:
《古興》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楚國的血戰場景和英雄氣概,展現了作者對歷史的關注和對英雄事跡的敬佩。楚血未干衣,荊虹尚埋輝,形象生動地表達了戰爭的殘酷和英雄的壯麗。痛玉不痛身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于高尚品質的追求,以及對于內心世界的堅守。抱璞求所歸的寓意,表達了作者對于真正歸宿的追求,也映射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詞簡潔有力,意境深遠。通過對楚國血戰和英雄事跡的描繪,詩人抒發了自己對于國家興衰和英雄精神的思考。同時,詩人通過玉石的形象,表達了對高尚品質和美好理想的追求。這首詩詞以其深刻的意境和思想內涵,展示了唐代詩歌的風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痛玉不痛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xìng
古興
chǔ xuè wèi gān yī, jīng hóng shàng mái huī.
楚血未干衣,荊虹尚埋輝。
tòng yù bù tòng shēn, bào pú qiú suǒ guī.
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歸。
“痛玉不痛身”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