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作君城下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今日作君城下土”全詩
重重土堅試行錐,軍吏執鞭催作遲。
來時一年深磧里,著盡短衣渴無水。
力盡不得拋杵聲,杵聲未定人皆死。
家家養男當門戶,今日作君城下土。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雜曲歌辭·筑城曲》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筑城曲
筑城去,千人萬人齊抱杵。
重重土堅試行錐,軍吏執鞭催作遲。
來時一年深磧里,著盡短衣渴無水。
力盡不得拋杵聲,杵聲未定人皆死。
家家養男當門戶,今日作君城下土。
中文譯文:
筑城辭職去,千百人一起揮舞著鐵杵。
重壓下堅硬的土壤,試圖用鉆頭打通。
軍官和官吏手執鞭子,催促我們加快進度。
來時已經一年,我們身處在深處的沙漠之中,穿著的衣物早已破舊,口渴得無法忍受。
力量耗盡,無法再拋撒鐵杵,只能聽到令人心寒的杵聲,眾人或因此而死去。
每個家庭都養著男子作為門戶,如今卻成為你們統治下的城池土墻。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筑城的艱辛和危險,通過生動的場景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普通人民為國家筑城的辛苦與犧牲。作者通過描寫他們在沙漠中穿越一年的努力,在面對生命危險時仍然奮力堅持工作,表達了對國家的深厚情感和為國家獻身的精神。詩歌中還暗含對統治者的諷刺,指出他們曾經被保護在家門口的男子如今竟成了城池的土墻。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而凝練的語言,直接展示了筑城工人的辛苦和無奈,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示了詩人對普通人民的關懷和對國家的憂患。通過描述城池建設中的艱辛和犧牲,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對普通民眾的敬重。同時,詩中還隱含了對統治者的諷刺和批評,呼吁他們關注人民的疾苦和勞動者的權益。整首詩雖篇幅短小,卻能讓讀者產生深深的共鳴和思考,體現了唐代文學的獨特魅力。
“今日作君城下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qū gē cí zhù chéng qū
雜曲歌辭·筑城曲
zhù chéng qù, qiān rén wàn rén qí bào chǔ.
筑城去,千人萬人齊抱杵。
chóng chóng tǔ jiān shì xíng zhuī,
重重土堅試行錐,
jūn lì zhí biān cuī zuò chí.
軍吏執鞭催作遲。
lái shí yī nián shēn qì lǐ, zhe jǐn duǎn yī kě wú shuǐ.
來時一年深磧里,著盡短衣渴無水。
lì jìn bù dé pāo chǔ shēng, chǔ shēng wèi dìng rén jiē sǐ.
力盡不得拋杵聲,杵聲未定人皆死。
jiā jiā yǎng nán dāng mén hù,
家家養男當門戶,
jīn rì zuò jūn chéng xià tǔ.
今日作君城下土。
“今日作君城下土”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