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容貌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失意容貌改”全詩
試逐伯鸞去,還作靈均行。
江蘺伴我泣,海月投人驚。
失意容貌改,畏途性命輕。
時聞喪侶猿,一叫千愁并。
分類:
作者簡介(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下第東南行》孟郊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下第東南行》是唐代詩人孟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越風東南清,
楚日瀟湘明。
試逐伯鸞去,
還作靈均行。
江蘺伴我泣,
海月投人驚。
失意容貌改,
畏途性命輕。
時聞喪侶猿,
一叫千愁并。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孟郊下第后東南行的情景。他感受到越地的風清氣爽,楚地的陽光明亮。他嘗試追隨伯鸞(一個傳說中的仙鶴)的去向,成為靈均(神仙居住的地方)的行人。在旅途中,他與江蘺一起流淚,同時被海上的月光所驚嚇。由于遭遇了挫折和失意,他的容貌改變,對未來的道路充滿恐懼,對生命的價值看得很輕。他時常聽到猿猴的哀鳴聲,每一聲都讓他的憂愁加倍。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抒發內心感受,表達了詩人的心境和情感。詩人以清新的語言描繪了越地的風和楚地的陽光,烘托出行程開始時的愉悅和希望。然而,隨著詩人的旅途繼續,他的心情逐漸轉為憂郁。江蘺伴他泣淚,海上的月光也使他感到驚訝,這些描寫反映了詩人內心的痛苦和迷茫。詩中的“失意容貌改,畏途性命輕”表達了詩人經歷了挫折和失望后的心理變化,他開始對前途感到恐懼,對生命的價值產生懷疑。
最后兩句“時聞喪侶猿,一叫千愁并”,通過猿猴的哀鳴聲進一步強化了詩人內心的憂愁和孤獨感。猿猴的一聲呼喚仿佛與詩人的心境相呼應,使他的憂愁倍感沉重。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詩人內心感受的抒發,展現了詩人在旅途中的心境變化和情感體驗。同時,通過對挫折、痛苦和孤獨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未知未來的憂慮。整首詩詞在意境和情感上相得益彰,給人一種深沉而憂郁的感覺,體現了唐代詩人孟郊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情感表達能力。
“失意容貌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 dì dōng nán xíng
下第東南行
yuè fēng dōng nán qīng, chǔ rì xiāo xiāng míng.
越風東南清,楚日瀟湘明。
shì zhú bó luán qù, hái zuò líng jūn xíng.
試逐伯鸞去,還作靈均行。
jiāng lí bàn wǒ qì, hǎi yuè tóu rén jīng.
江蘺伴我泣,海月投人驚。
shī yì róng mào gǎi, wèi tú xìng mìng qīng.
失意容貌改,畏途性命輕。
shí wén sàng lǚ yuán, yī jiào qiān chóu bìng.
時聞喪侶猿,一叫千愁并。
“失意容貌改”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