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梢有鶴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松梢有鶴來”全詩
兩地無多里,一生能幾回。
洞深龍未蟄,丹熟灶無灰。
已覺忘身世,松梢有鶴來。
分類:
《游西洞庭山》葉茵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西洞庭山》是宋代詩人葉茵的作品。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在西洞庭山漫游的心境和感悟。
詩詞的中文譯文:
漫游三十載,
屐齒暈蒼苔。
兩地無多里,
一生能幾回。
洞深龍未蟄,
丹熟灶無灰。
已覺忘身世,
松梢有鶴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詩人用簡潔的文字勾勒出了自己三十年的漫游經歷,履齒已經被青苔暈染。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經歷了漫長的歲月,行走在山野間,感受到了歲月的沉淀和變遷。
接下來的兩句"兩地無多里,一生能幾回"表達了人生的短暫和有限。無論是地理上的距離還是人生的經歷,都是有限的,難以窮盡。這種有限性讓人更加珍惜每一次的旅程和經歷。
下半部分的描寫則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生的超越。洞深中的龍未蟄,意味著自然界的奇妙和無窮的生命力。丹熟的灶無灰,可以理解為自然的運行是如此順暢,沒有瑕疵。這些描寫傳遞出作者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兩句"已覺忘身世,松梢有鶴來"則表達了作者在自然中超脫塵俗的心境。作者在自然的懷抱中感到自己漸漸忘卻了塵世的紛擾,而松樹的枝頭有鶴飛來,給予了作者一種超然的感受。這里的鶴可以被視為象征著長壽和祥瑞的存在,也可以理解為作者對自然的融入和超越。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以及對人生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對人生短暫性的體悟,以及對超脫塵俗的渴望。詩人以簡潔而深遠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幅自然與人生相互映襯的畫面,引發讀者對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松梢有鶴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xī dòng tíng shān
游西洞庭山
màn yóu sān shí zài, jī chǐ yūn cāng tái.
漫游三十載,屐齒暈蒼苔。
liǎng dì wú duō lǐ, yī shēng néng jǐ huí.
兩地無多里,一生能幾回。
dòng shēn lóng wèi zhé, dān shú zào wú huī.
洞深龍未蟄,丹熟灶無灰。
yǐ jué wàng shēn shì, sōng shāo yǒu hè lái.
已覺忘身世,松梢有鶴來。
“松梢有鶴來”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