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野外訪柴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杖藜野外訪柴荊”全詩
爭尋桑葉占蠶熟,退立田塍避犢行。
風過沙平收鳥跡,煙濃寺沒但鐘聲。
小童走報余將至,一笑松間倒屣迎。
分類:
《訪友野外》趙汝鐩 翻譯、賞析和詩意
《訪友野外》是宋代趙汝鐩的一首詩詞。詩意描繪了詩人在野外訪友的情景。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雨意方濃改作晴,
杖藜野外訪柴荊。
爭尋桑葉占蠶熟,
退立田塍避犢行。
風過沙平收鳥跡,
煙濃寺沒但鐘聲。
小童走報余將至,
一笑松間倒屣迎。
詩意:
詩人在雨后晴朗的天氣中,拄著拐杖,帶著行李包,踏上了野外訪友的旅程。他努力尋找桑樹的葉子,以確定蠶絲已經成熟。當他遇到耕地和田塍時,他會退到一旁,避讓牛在田間行走。風吹過沙地,抹平了鳥的足跡。寺廟里的煙霧彌漫,只能聽到鐘聲,看不到建筑物。一個小童跑來告訴詩人,他的朋友即將到來,詩人微笑著迎接他,脫下鞋子倒立在松樹間,表示歡迎。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簡單而自然的場景,展現了詩人與大自然的交融。詩人以樸實的語言描繪了一系列景物,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友誼的渴望。詩中的細節描寫生動而質樸,通過描繪雨后陽光的明媚、野外行走的情景以及自然界的變化,營造出一種寧靜而悠然的氛圍。詩中的小童與詩人的友誼象征著純真和喜悅,展示了友情的美好和詩人對友誼的珍視。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樸素的生活場景為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巧妙的構思,傳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這種以自然為背景、以樸實為風格的詩歌,體現了宋代文人的審美追求和生活態度,也讓讀者在欣賞詩意的同時,感受到了大自然和友情的美好。
“杖藜野外訪柴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ǎng yǒu yě wài
訪友野外
yǔ yì fāng nóng gǎi zuò qíng, zhàng lí yě wài fǎng chái jīng.
雨意方濃改作晴,杖藜野外訪柴荊。
zhēng xún sāng yè zhàn cán shú, tuì lì tián chéng bì dú xíng.
爭尋桑葉占蠶熟,退立田塍避犢行。
fēng guò shā píng shōu niǎo jī, yān nóng sì méi dàn zhōng shēng.
風過沙平收鳥跡,煙濃寺沒但鐘聲。
xiǎo tóng zǒu bào yú jiāng zhì, yī xiào sōng jiān dào xǐ yíng.
小童走報余將至,一笑松間倒屣迎。
“杖藜野外訪柴荊”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