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園陵變劫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六代園陵變劫灰”全詩
九重禁地為僧舍,六代園陵變劫灰。
宋國衣冠春草綠,趙宮珠翠野花開。
雖然興廢俱天數,禍自奸臣誤國來。
分類:
作者簡介(王镃)
王镃(生卒年不詳)南宋詩人。字介翁,號月洞,處州平昌縣(今浙江省遂昌縣湖山鎮)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撫州市)縣尉。宋亡,遁跡為道士,隱居湖山,與同時宋遺民尹綠坡等人結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稱“月洞先生”。遺著由其族孫養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為《月洞吟》一卷。萬歷二十一年(1593)湯顯祖在赴任遂昌知縣期間,為詩集作序稱:“宋月洞先生詩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猶唐之季也。”湯顯祖敬佩月洞的為人及詩品,還為之題詞“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孫宗虞又補刻后冊。
《古杭感事》王镃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古杭感事》是宋代王镃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乘坐北鑾輿竟不回,
車輦經過的路上長滿了青苔。
九重禁地變成了僧舍,
六代君王的陵墓都變成了一片灰燼。
宋國的衣冠世代更迭,春草如綠,
趙宮的珠寶和翡翠與野花一同綻放。
盡管興衰命運皆由天定,
但禍亂卻是奸臣誤國所致。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衰敗的景象,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和政治現實。詩中,北鑾輿(指皇帝的寶座)被占據后不再返回,代表了權力的轉移和帝王的衰落。路上長滿了青苔,暗示著曾經繁榮熱鬧的景象已然過去,一切都變得荒涼和寂寥。原本的禁地成為了僧舍,君王的陵墓化為灰燼,顯示了王朝的興亡和歲月的無情。然而,即使國家興衰由命運決定,禍亂卻是由奸臣的背叛所引起的。
賞析:
《古杭感事》以簡潔而凄涼的語言揭示了王朝的衰敗和社會的動蕩。通過描述北鑾輿不再返回、禁地變為僧舍、陵墓化為灰燼等象征性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和對政治腐敗的憤懣。詩中的衣冠春草綠和趙宮珠翠野花開,以鮮明的對比展示了昔日的榮華和現在的凋敝。最后一句"雖然興廢俱天數,禍自奸臣誤國來"暗示了國家的興亡雖然受到天命的支配,但禍亂卻是由奸臣的篡位和腐敗所造成的。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獨特的意象,將作者對時代變遷和政治黑暗的思考和感慨表達得深刻而凄涼。
“六代園陵變劫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háng gǎn shì
古杭感事
rù běi luán yú jìng bù huí, xián huā niǎn lù cháng cāng tái.
入北鑾輿竟不回,銜花輦路長蒼苔。
jiǔ zhòng jìn dì wèi sēng shè, liù dài yuán líng biàn jié huī.
九重禁地為僧舍,六代園陵變劫灰。
sòng guó yì guān chūn cǎo lǜ, zhào gōng zhū cuì yě huā kāi.
宋國衣冠春草綠,趙宮珠翠野花開。
suī rán xīng fèi jù tiān shù, huò zì jiān chén wù guó lái.
雖然興廢俱天數,禍自奸臣誤國來。
“六代園陵變劫灰”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