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有仙凡悟便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路有仙凡悟便分”全詩
心無利欲愁都散,路有仙凡悟便分。
夜月蕉花秦世夢,寒煙草子宋時墳。
抽丁不到空林客,自采楓香禮斗君。
分類:
作者簡介(王镃)
王镃(生卒年不詳)南宋詩人。字介翁,號月洞,處州平昌縣(今浙江省遂昌縣湖山鎮)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撫州市)縣尉。宋亡,遁跡為道士,隱居湖山,與同時宋遺民尹綠坡等人結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稱“月洞先生”。遺著由其族孫養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為《月洞吟》一卷。萬歷二十一年(1593)湯顯祖在赴任遂昌知縣期間,為詩集作序稱:“宋月洞先生詩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猶唐之季也。”湯顯祖敬佩月洞的為人及詩品,還為之題詞“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孫宗虞又補刻后冊。
《山中述懷柬詳議梅磵四弟》王镃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中述懷柬詳議梅磵四弟》是宋代王镃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天進入青山,與白云為伴。在市朝中,聽到了新的事情,這些事情以前從未聽說過。心中沒有了功利欲望,愁苦都消散了。走在路上,遇見了仙人和凡人,領悟到了其中的道理,心境也因此得到了升華。
夜晚的月亮照耀下,蕉花和秦代的夢境交織在一起,寒煙籠罩著草子和宋代的墳墓。抽丁的人卻無法到達這片空曠的森林,只有獨自采摘楓香,用來向你表示敬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述春天山中的景色和情感體驗,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環境的熱愛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作者在山中與白云為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市朝中出現了新事物,使得作者的視野得到開闊,心境也變得豁達,不再追求功利。在路途中,作者遇見了仙人和凡人,從中領悟到了人生的道理,達到了心靈的升華。
夜晚的景色中,作者將蕉花與秦代的夢境聯系在一起,表達了對于歷史的思考和回憶。寒煙籠罩著草子和宋代的墳墓,映襯出歲月的消逝和人事的悲涼。抽丁的人無法到達空林,象征著詩人對于人生的追求和理想的難以實現。作者以采摘楓香的方式,向詩中的君主表示敬意,表達了對于友情和人際關系的珍視和贊美。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情感的表達,以及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歷史的回憶,展現了作者獨特的感悟和情感體驗。整體上詩意深遠,意境清新,表達了對于自然、人生和歷史的思考與體悟,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路有仙凡悟便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zhōng shù huái jiǎn xiáng yì méi jiàn sì dì
山中述懷柬詳議梅磵四弟
chūn rù qīng shān bàn bái yún, shì cháo xīn shì bù céng wén.
春入青山伴白云,市朝新事不曾聞。
xīn wú lì yù chóu dōu sàn, lù yǒu xiān fán wù biàn fēn.
心無利欲愁都散,路有仙凡悟便分。
yè yuè jiāo huā qín shì mèng, hán yān cǎo zi sòng shí fén.
夜月蕉花秦世夢,寒煙草子宋時墳。
chōu dīng bú dào kōng lín kè, zì cǎi fēng xiāng lǐ dòu jūn.
抽丁不到空林客,自采楓香禮斗君。
“路有仙凡悟便分”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