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聲過盡青天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雁聲過盡青天闊”全詩
曉風落葉辭高樹,夜月行人在別洲。
千里關河鄉國夢,一江煙浪古今愁。
雁聲過盡青天闊,卻憶同登望海樓。
分類:
作者簡介(王镃)
王镃(生卒年不詳)南宋詩人。字介翁,號月洞,處州平昌縣(今浙江省遂昌縣湖山鎮)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撫州市)縣尉。宋亡,遁跡為道士,隱居湖山,與同時宋遺民尹綠坡等人結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稱“月洞先生”。遺著由其族孫養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為《月洞吟》一卷。萬歷二十一年(1593)湯顯祖在赴任遂昌知縣期間,為詩集作序稱:“宋月洞先生詩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猶唐之季也。”湯顯祖敬佩月洞的為人及詩品,還為之題詞“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孫宗虞又補刻后冊。
《寄杜北山》王镃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杜北山》是王镃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倦客蕭蕭兩鬢秋,
柳絲無力絆歸舟。
曉風落葉辭高樹,
夜月行人在別洲。
千里關河鄉國夢,
一江煙浪古今愁。
雁聲過盡青天闊,
卻憶同登望海樓。
詩意:
這首詩詞展現了詩人王镃的離愁別緒。詩中的主題包括倦意的旅客、秋天的景色、思鄉之情和追憶過往的情感。
賞析:
這首詩詞以秋天的景色為背景,通過描寫倦意的旅客和悠遠的思鄉之情,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深深眷戀之情。
首句"倦客蕭蕭兩鬢秋"描繪了旅客的疲憊和秋天的凄涼氛圍。"柳絲無力絆歸舟"一句通過描寫柳絲無力的狀態,表達了旅客返鄉的困難和阻礙。
接下來的兩句"曉風落葉辭高樹,夜月行人在別洲"通過描寫風中落葉和夜晚的月光,表達了旅客與家鄉的距離,以及他們心靈的漂泊和遠離家園的孤獨。
下一句"千里關河鄉國夢,一江煙浪古今愁"表達了旅客對故鄉的思念和對家國悠久歷史的懷念之情。作者通過描繪關河和江水上的煙霧和波浪,強調了時光的流轉和人事的更迭。
最后兩句"雁聲過盡青天闊,卻憶同登望海樓"表達了對過去友情的回憶和對遠方的向往。詩人在聽到雁聲的時刻,回憶起與朋友一同登上望海樓的情景,通過這種對友情和遠方的回憶,增添了詩詞的情感深度。
《寄杜北山》這首詩詞以簡練而準確的語言描繪了離愁別緒的情感,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個人情感的融合,使讀者感受到旅客的孤獨和對家鄉的深深眷戀之情。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充滿了對過去和未來的思考和回憶。
“雁聲過盡青天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dù běi shān
寄杜北山
juàn kè xiāo xiāo liǎng bìn qiū, liǔ sī wú lì bàn guī zhōu.
倦客蕭蕭兩鬢秋,柳絲無力絆歸舟。
xiǎo fēng luò yè cí gāo shù, yè yuè xíng rén zài bié zhōu.
曉風落葉辭高樹,夜月行人在別洲。
qiān lǐ guān hé xiāng guó mèng, yī jiāng yān làng gǔ jīn chóu.
千里關河鄉國夢,一江煙浪古今愁。
yàn shēng guò jǐn qīng tiān kuò, què yì tóng dēng wàng hǎi lóu.
雁聲過盡青天闊,卻憶同登望海樓。
“雁聲過盡青天闊”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七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