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巢絕頂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禽巢絕頂仙”全詩
山林猶古色,風雪自窮年。
龜伏靈根壽,禽巢絕頂仙。
棟梁非所屑,幾見海成田。
分類:
作者簡介(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末期愛國詩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釋褐成進士,歷任泉州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后不仕,隱居于平陽縣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撿拾帝骨葬于蘭亭附近。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際詩壇、創作成績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溫州歷史上成就最高的詩人。卒葬家鄉青芝山。著作編為《霽山集》。
《古松》林景熙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古松》是宋代詩人林景熙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棵古老的松樹,展現了它獨特的景象和堅韌的生命力。
詩意:
這棵古松獨自占據著寬廣而寧靜的土地,仿佛不知道秋天的風會將它的葉子搖落。山林依然保持著古老的面貌,風雪在這里長年累月地窮迫著。這棵松樹如同一只久經歲月的龜,隱藏著靈性的根基,具有長壽的特質。禽鳥筑巢在它高聳的頂端,仿佛是與仙人為伍。這棵松樹的偉岸挺拔,不是普通的木材所能替代的,仿佛在海水退去后,留下一片豐饒的田地。
賞析:
《古松》以古松為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富有想象力的比喻,展現了這棵古松的獨特之處。詩人通過描繪松樹獨占寬闊土地的景象,表達了松樹的威嚴和自得其樂的姿態。松樹作為山林中的常見景物,被賦予了古色古香的特點,顯示了自然環境的恒久不變。詩中的風雪象征著歲月的沖刷和嚴酷,但古松卻能經受住考驗,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詩中的龜伏靈根和禽巢絕頂仙的描寫,將古松與神秘、超脫的仙境聯系在一起,給人一種超越塵世的感覺。這棵松樹高聳入云,宛如棟梁之材,而且并非人們輕易可以獲得的,只在特定的時刻才能一睹其美。最后的比喻“幾見海成田”形象地表達了松樹的偉大和珍貴之處。
整首詩以古松為中心,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比喻手法,展現了松樹的獨特氣質和堅韌不拔的生命力。通過對松樹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自然世界的崇敬和對堅韌不拔精神的贊美,同時也引發人們對大自然的思考和關注。
“禽巢絕頂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sōng
古松
dú zhàn kuān xián dì, bù zhī yáo luò tiān.
獨占寬閑地,不知搖落天。
shān lín yóu gǔ sè, fēng xuě zì qióng nián.
山林猶古色,風雪自窮年。
guī fú líng gēn shòu, qín cháo jué dǐng xiān.
龜伏靈根壽,禽巢絕頂仙。
dòng liáng fēi suǒ xiè, jǐ jiàn hǎi chéng tián.
棟梁非所屑,幾見海成田。
“禽巢絕頂仙”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