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覓九還憑寄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覓九還憑寄語”全詩
欹枕寒生雙瀑澗,開門春滿七星山。
鶴歸尚覺遼城是,鵑老空聞蜀道難。
欲覓九還憑寄語,青牛何日度函關。
分類:
作者簡介(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末期愛國詩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釋褐成進士,歷任泉州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后不仕,隱居于平陽縣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撿拾帝骨葬于蘭亭附近。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際詩壇、創作成績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溫州歷史上成就最高的詩人。卒葬家鄉青芝山。著作編為《霽山集》。
《寄七山人》林景熙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七山人》是宋代文士林景熙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十年疏鬢為誰斑,
長時間的歲月流逝,我發上的白發為了誰而增添斑白,
天借儒冠日月間。
天空借給我儒者的帽冠,猶如日月之間的光輝。
欹枕寒生雙瀑澗,
我側身枕在寒冷中,感受到雙瀑布的聲音,
開門春滿七星山。
推開門戶,春天的氣息充滿了七星山。
鶴歸尚覺遼城是,
看到鶴歸的跡象,我仍然感到這遼闊的城市是我的故鄉,
鵑老空聞蜀道難。
鵑鳥老去,仍然能聽到蜀道的艱難。
欲覓九還憑寄語,
我渴望尋找九州之地,只能憑借寄語表達我的心愿,
青牛何日度函關。
青牛何時能夠穿越函谷關。
這首詩詞表達了林景熙對歲月流轉、自身境遇和對鄉土之情的思考和抒發。通過描繪自己白發斑斑的形象,他對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殘酷有所感嘆。詩中的儒冠象征著文化和知識,他將自己視作天借之人,接受天命的使命。詩中的七星山和遼城,以及蜀道和函谷關等地名,通過具體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故土鄉情的思念和追憶。整首詩意境廣闊,既有人生哲思,又有對家國情懷的表達,展現了林景熙獨特的詩詞才華。
“欲覓九還憑寄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qī shān rén
寄七山人
shí nián shū bìn wèi shuí bān, tiān jiè rú guān rì yuè jiān.
十年疏鬢為誰斑,天借儒冠日月間。
yī zhěn hán shēng shuāng pù jiàn, kāi mén chūn mǎn qī xīng shān.
欹枕寒生雙瀑澗,開門春滿七星山。
hè guī shàng jué liáo chéng shì, juān lǎo kōng wén shǔ dào nán.
鶴歸尚覺遼城是,鵑老空聞蜀道難。
yù mì jiǔ hái píng jì yǔ, qīng niú hé rì dù hán guān.
欲覓九還憑寄語,青牛何日度函關。
“欲覓九還憑寄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