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鼓晨昏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堂鼓晨昏寂”全詩
璧池春飲馬,槐市暝藏鴉。
堂鼓晨昏寂,廊碑風雨斜。
石經雖不火,歲歲長苔花。
分類:
作者簡介(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末期愛國詩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釋褐成進士,歷任泉州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后不仕,隱居于平陽縣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撿拾帝骨葬于蘭亭附近。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際詩壇、創作成績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溫州歷史上成就最高的詩人。卒葬家鄉青芝山。著作編為《霽山集》。
《辟雍》林景熙 翻譯、賞析和詩意
《辟雍》是宋代林景熙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冠帶百年夢,昔游今重嗟。
璧池春飲馬,槐市暝藏鴉。
堂鼓晨昏寂,廊碑風雨斜。
石經雖不火,歲歲長苔花。
詩意:
這首詩詞以辟雍為題,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歲月變遷的感慨。作者通過描述古代的場景和景物,以及對過去和現在的對比,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思念和對現實的感嘆。
賞析:
詩詞開篇的“冠帶百年夢,昔游今重嗟”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的懷念和對現實的失望之情。冠帶百年夢指的是過去的夢想和追求,昔游今重嗟則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戀和對現實困境的嘆息。
接下來的兩句“璧池春飲馬,槐市暝藏鴉”描繪了一幅古代的場景。璧池是指一種美麗的池塘,春飲馬則暗示著歡樂和豪情。槐市暝藏鴉則通過暮色中的槐樹和烏鴉的形象,表達了寂寞和凄涼之感。
隨后的兩句“堂鼓晨昏寂,廊碑風雨斜”描繪了一種靜謐和頹廢的氛圍。堂鼓的聲音顯得清晰而孤寂,廊碑則在風雨中傾斜,暗示了歲月的侵蝕和變遷。
最后一句“石經雖不火,歲歲長苔花”表達了古代文化的衰落和被遺忘。石經指的是古代的經典文獻,雖然不再被人們所重視,但歲歲長苔花則暗示了它們的存在與延續。
《辟雍》通過對古代場景和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現實的感慨。詩中的意象和對比烘托出一種懷舊和頹廢的氛圍,透露出對過去的思念和對現實困境的嘆息。整首詩詞給人一種靜謐而憂傷的情感,展示了林景熙細膩的詩意和對時代變遷的感慨。
“堂鼓晨昏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ì yōng
辟雍
guàn dài bǎi nián mèng, xī yóu jīn zhòng jiē.
冠帶百年夢,昔游今重嗟。
bì chí chūn yìn mǎ, huái shì míng cáng yā.
璧池春飲馬,槐市暝藏鴉。
táng gǔ chén hūn jì, láng bēi fēng yǔ xié.
堂鼓晨昏寂,廊碑風雨斜。
shí jīng suī bù huǒ, suì suì zhǎng tái huā.
石經雖不火,歲歲長苔花。
“堂鼓晨昏寂”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二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