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蕩純臣有如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板蕩純臣有如此”全詩
平地已無行在所,丹心猶數中興年。
生藏魚腹不見水,死抱龍髯直上天。
板蕩純臣有如此,流芳千古更無前。
分類:
作者簡介(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末期愛國詩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釋褐成進士,歷任泉州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后不仕,隱居于平陽縣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撿拾帝骨葬于蘭亭附近。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際詩壇、創作成績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溫州歷史上成就最高的詩人。卒葬家鄉青芝山。著作編為《霽山集》。
《題陸秀夫負帝蹈海圖》林景熙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陸秀夫負帝蹈海圖》是宋代詩人林景熙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陸秀夫背負著帝王的命運,奮然跳入海中的壯舉。
譯文:
紫宸黃閣共樓船,
海氣昏昏日月偏。
平地已無行在所,
丹心猶數中興年。
生藏魚腹不見水,
死抱龍髯直上天。
板蕩純臣有如此,
流芳千古更無前。
詩意:
這首詩以極其豪邁的筆調表達了陸秀夫的壯舉。詩中描述了紫宸黃閣與樓船并列,意味著陸秀夫的高尚身份與崇高使命。海氣昏昏,日月失色,突顯了陸秀夫的英勇決絕。他已經沒有可以行走的平地,但他的心仍然念念不忘國家的興旺。他的生命就像魚藏于水腹中,卻無法見到水的存在;他的死亡就像抱著龍髯直沖上天空。詩人稱贊陸秀夫是一個真正的忠臣,他的行為將流傳千古,沒有人能夠超越他的前例。
賞析:
這首詩以極其雄渾的語言描繪了陸秀夫的英勇舉動,表達了作者對忠臣的贊美和敬仰之情。通過紫宸黃閣與樓船的對比,使得陸秀夫的壯舉顯得更加崇高。描述中的海氣昏昏、日月偏斜,襯托出陸秀夫的英勇決絕,以及他為了中興事業不惜犧牲自己的決心。魚腹與龍髯的比喻,生動地描繪了陸秀夫的忠誠,他以巨大的勇氣將自己的生命投入到了無法逆轉的命運中。最后,詩人將陸秀夫視為純臣,并將他的行為視為流芳千古的典范,顯示出對他的深深敬佩之情。
這首詩以其雄奇的氣勢、深沉的情感和富有表現力的意象,展現了宋代士人對忠臣的贊美與稱道,同時也呈現出作者對中興事業的熱切關注和對忠誠精神的推崇。
“板蕩純臣有如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lù xiù fū fù dì dǎo hǎi tú
題陸秀夫負帝蹈海圖
zǐ chén huáng gé gòng lóu chuán, hǎi qì hūn hūn rì yuè piān.
紫宸黃閣共樓船,海氣昏昏日月偏。
píng dì yǐ wú xíng zài suǒ, dān xīn yóu shù zhōng xīng nián.
平地已無行在所,丹心猶數中興年。
shēng cáng yú fù bú jiàn shuǐ, sǐ bào lóng rán zhí shàng tiān.
生藏魚腹不見水,死抱龍髯直上天。
bǎn dàng chún chén yǒu rú cǐ, liú fāng qiān gǔ gèng wú qián.
板蕩純臣有如此,流芳千古更無前。
“板蕩純臣有如此”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