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中風雅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坐中風雅談”全詩
上鄰境泬寥,下瞰色蒼莽。
猿鶴無宿期,今古契真賞。
坐中風雅談。
林壑散清響。
涼飚灑我發,白云隨我杖。
分類:
作者簡介(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末期愛國詩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釋褐成進士,歷任泉州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后不仕,隱居于平陽縣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撿拾帝骨葬于蘭亭附近。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際詩壇、創作成績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溫州歷史上成就最高的詩人。卒葬家鄉青芝山。著作編為《霽山集》。
《游仙壇》林景熙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仙壇》是宋代詩人林景熙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窈窕懸僧廬,
空山斷諸想。
上鄰境泬寥,
下瞰色蒼莽。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游仙壇的景致。詩人使用了簡練的語言和意象來描繪這個場景。"窈窕"形容懸在山間的僧廬,表示僧廬的樣子娟秀、優雅。"空山斷諸想"表明這座游仙壇所在的山是清幽的,遠離塵囂,使人可以放空思緒,靜心修行。"上鄰境泬寥,下瞰色蒼莽"則描繪了山的上下兩個景象。上方是遼闊的天空和廣袤的邊境,給人以寬廣和開放的感覺;而下方則是茂密的蒼翠林莽,給人以厚重和沉靜的感覺。
猿鶴無宿期,
今古契真賞。
坐中風雅談,
林壑散清響。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猿猴和鶴鳥不受拘束的意象。詩人用"無宿期"表明猿鶴無需固定的居所,自由自在地在山中穿梭。這種自然的狀態讓人感受到了自由和奔放的氣息。"今古契真賞"則表明這種自由狀態和自然環境是古今人們共同理解和欣賞的。
"坐中風雅談,林壑散清響"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在游仙壇中坐下來,享受風雅談論的情景。"風雅談"指的是高雅的對話和交流,可能是指詩人與其他文人士人在這個清幽的環境中進行詩詞、文學的討論和交流。"林壑散清響"則表明山林中散發出悅耳的聲音,可能是風聲、鳥鳴、流水聲等,給人以寧靜和舒適的感受。
涼飚灑我發,
白云隨我杖。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在游仙壇中感受到的自然之美和與自然的融合。"涼飚灑我發"描繪了涼爽的微風拂過詩人的頭發,給人一種清涼宜人的感覺。"白云隨我杖"則表明詩人手持拐杖,漫步在游仙壇中,白云伴隨著他的步伐,象征著他與自然的親密關系和和諧共生。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形象描繪了游仙壇的景致,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環境和與自然融合的贊美之情。通過描寫山水、自由的動物和清雅的交流,詩人展示了他在這個山中場景中的心靈愉悅和心靈自由。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的描繪和感悟,傳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領悟和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考。
“坐中風雅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xiān tán
游仙壇
yǎo tiǎo xuán sēng lú, kōng shān duàn zhū xiǎng.
窈窕懸僧廬,空山斷諸想。
shàng lín jìng jué liáo, xià kàn sè cāng mǎng.
上鄰境泬寥,下瞰色蒼莽。
yuán hè wú sù qī, jīn gǔ qì zhēn shǎng.
猿鶴無宿期,今古契真賞。
zuò zhòng fēng yǎ tán.
坐中風雅談。
lín hè sàn qīng xiǎng.
林壑散清響。
liáng biāo sǎ wǒ fā, bái yún suí wǒ zhàng.
涼飚灑我發,白云隨我杖。
“坐中風雅談”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三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