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搴月窟一枝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曾搴月窟一枝紅”全詩
誰識鱸江持釣手,曾搴月窟一枝紅。
分類:
作者簡介(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末期愛國詩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釋褐成進士,歷任泉州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后不仕,隱居于平陽縣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撿拾帝骨葬于蘭亭附近。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際詩壇、創作成績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溫州歷史上成就最高的詩人。卒葬家鄉青芝山。著作編為《霽山集》。
《與邵德芳同舍三首》林景熙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與邵德芳同舍三首》是宋代詩人林景熙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葵心戀日還終在,橘性逾淮已不同。
誰識鱸江持釣手,曾搴月窟一枝紅。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與邵德芳同舍的生活情景,通過自然景物和寓意的表達,抒發了對友誼、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感慨。
賞析:
首句“葵心戀日還終在”,以葵花追隨太陽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友誼的珍視和堅持。葵花每天都會面向太陽,始終不變,象征著作者對友情的忠誠和恒久不變的情感。
接著,“橘性逾淮已不同”,通過橘子的形象,表達了時光的流轉和變遷。橘子原本是淮河以南的特產,而在這里被用來比喻友情的變化。暗示著與友人的相處已不同于從前,時光的流逝使得彼此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變化。
第三句“誰識鱸江持釣手”,以釣魚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贊賞和理解。釣魚需要技巧和耐心,作者通過這種方式表達了對邵德芳的認同和欣賞,認為他在人生的江湖中具有獨特的能力和智慧。
最后一句“曾搴月窟一枝紅”,通過“月窟一枝紅”暗示了友人的才華和成就。月窟指的是月亮,而“一枝紅”則是指一種珍貴的花朵。這句話意味著邵德芳曾經有過卓越的成就和獨特的才華,但也有一種離奇和罕見的美麗。
整首詩詞通過比喻和象征手法,以自然景物為載體,表達了作者對友情的思考和感慨。通過葵花、橘子和釣魚等形象的運用,抒發了作者對友誼的珍視、時光的流逝以及朋友之間的理解和贊賞。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現了宋代詩人林景熙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思想情感。
“曾搴月窟一枝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shào dé fāng tóng shě sān shǒu
與邵德芳同舍三首
kuí xīn liàn rì hái zhōng zài, jú xìng yú huái yǐ bù tóng.
葵心戀日還終在,橘性逾淮已不同。
shuí shí lú jiāng chí diào shǒu, céng qiān yuè kū yī zhī hóng.
誰識鱸江持釣手,曾搴月窟一枝紅。
“曾搴月窟一枝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