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歷東風獨倚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寂歷東風獨倚闌”全詩
白發余春能幾醉,綠陰細雨不多寒。
香飄苔逕花誰惜,影落沙泉鶴自看。
碧眼野僧知我意,素琴攜就竹西彈。
分類:
作者簡介(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末期愛國詩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釋褐成進士,歷任泉州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后不仕,隱居于平陽縣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撿拾帝骨葬于蘭亭附近。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際詩壇、創作成績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溫州歷史上成就最高的詩人。卒葬家鄉青芝山。著作編為《霽山集》。
《春暮》林景熙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暮》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林景熙。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天即將過去,天地間的萬事物都在眉間展現。寂寥的歷史經歷了東風的吹拂,孤獨地倚靠在門檻上。白發已經有了春天的余香,又能喝幾杯酒暢飲?綠蔭下細雨絲絲,并沒有多少寒意。
花香飄散在苔逕上,但誰又會珍惜這些花的美呢?倩影落在沙泉邊,只有孤鶴自己欣賞。一位碧眼的野僧了解我的心意,我帶著素琴一同前往竹林西邊彈奏。
這首詩以春天即將過去的時刻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內心情感,展現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感嘆和思考。作者通過描述白發和余香來暗示自己已經年老,但仍然對春天的美景有所感受。他對自然界的細膩觀察,如細雨、綠蔭和花香的描繪,表現了對細微之處的敏感和賞識。最后,作者與一位了解他內心意愿的僧人一同前往竹林,用素琴彈奏,展示了對藝術和心靈的追求。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對內心情感的表達,傳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人生之美的思考和感悟。同時,通過細膩的描繪和對藝術的追求,展示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整首詩唯美而內斂,讓人感受到歲月流轉中的淡然與滄桑。
“寂歷東風獨倚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mù
春暮
qián kūn wàn shì shàng méi duān, jì lì dōng fēng dú yǐ lán.
乾坤萬事上眉端,寂歷東風獨倚闌。
bái fà yú chūn néng jǐ zuì, lǜ yīn xì yǔ bù duō hán.
白發余春能幾醉,綠陰細雨不多寒。
xiāng piāo tái jìng huā shuí xī, yǐng luò shā quán hè zì kàn.
香飄苔逕花誰惜,影落沙泉鶴自看。
bì yǎn yě sēng zhī wǒ yì, sù qín xié jiù zhú xī dàn.
碧眼野僧知我意,素琴攜就竹西彈。
“寂歷東風獨倚闌”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