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尺水聲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石尺水聲微”全詩
月斜林影薄,石尺水聲微。
一犬隔籬吠,孤僧何處歸。
相逢松下立,風露滿秋衣。
分類:
作者簡介(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末期愛國詩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釋褐成進士,歷任泉州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后不仕,隱居于平陽縣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撿拾帝骨葬于蘭亭附近。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際詩壇、創作成績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溫州歷史上成就最高的詩人。卒葬家鄉青芝山。著作編為《霽山集》。
《山中早行》林景熙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中早行》是宋代詩人林景熙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清晨踏上山間小徑,
山樵的住所半掩著門扉。
月亮斜掛,林影變得稀薄,
石頭小溪發出微弱的聲音。
一只狗透過籬笆吠叫,
孤僧不知歸去何處。
在松樹下相遇停立,
秋風和露水灑滿了衣衫。
詩意:
《山中早行》通過描繪清晨時分在山中行走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描述了山中的小徑、山樵的住所、月亮的斜掛、林影的稀薄、石頭小溪的聲音等細節,通過這些形象的描繪,傳達出一種寧靜、深遠的山野意境。
賞析:
《山中早行》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癡迷和對人生的思索。清晨的山野景色令人心曠神怡,詩人途中遇到了山樵和一只狗,描繪了人與自然的親密接觸。孤僧的歸去之處成為詩人的思考焦點,也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追求的方向不定。最后,詩人與他人在松樹下相遇,彼此分享著風露秋意,寓意著在自然的懷抱中,人們可以找到共鳴和慰藉。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山野的寧靜和美好。作者運用簡練的語言,將自然景物與人物活動有機地結合,給人以深遠的思考空間。這首詩通過對山中早行的描寫,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寧靜與神秘,同時也喚起人們對生活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石尺水聲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zhōng zǎo xíng
山中早行
duǎn cè chuān yōu jìng, shān qiáo bàn yǎn fēi.
短策穿幽徑,山樵半掩扉。
yuè xié lín yǐng báo, shí chǐ shuǐ shēng wēi.
月斜林影薄,石尺水聲微。
yī quǎn gé lí fèi, gū sēng hé chǔ guī.
一犬隔籬吠,孤僧何處歸。
xiāng féng sōng xià lì, fēng lù mǎn qiū yī.
相逢松下立,風露滿秋衣。
“石尺水聲微”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