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破浪憶江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風破浪憶江淮”全詩
不知海水何年陸,萬斛龍驤寄斷崖。
分類:
作者簡介(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末期愛國詩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釋褐成進士,歷任泉州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后不仕,隱居于平陽縣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撿拾帝骨葬于蘭亭附近。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際詩壇、創作成績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溫州歷史上成就最高的詩人。卒葬家鄉青芝山。著作編為《霽山集》。
《陶山十詠和鄧牧心·石船》林景熙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陶山十詠和鄧牧心·石船》是宋代詩人林景熙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玉笥孤帆喚不來,
長風破浪憶江淮。
不知海水何年陸,
萬斛龍驤寄斷崖。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艘石船的景象,抒發了詩人對故鄉江淮的思念之情。詩人發覺自己無法召喚到這艘石船,而長久以來的風浪使他回憶起江淮的往事。詩人迷惘地不知道海水何時會退,海水與陸地的分界線模糊不清。最后,他將自己的思念之情寄托在這座斷崖上,期待著龍舟能夠傳達他的感受。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凄美的意象和細膩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懷念和思念之情。詩中的石船象征著遠離家鄉的心靈歸宿,孤帆無法召喚,暗示著詩人與故鄉之間的隔閡與無法逾越的距離。長風破浪,憶起江淮,表現了詩人心中涌動的回憶和感傷之情,對往事的追憶使他更加思念家鄉。而海水與陸地的模糊邊界,則凸顯了詩人的迷茫和彷徨。最后,將思念之情寄托在斷崖上,以萬斛龍驤的形象,寄托著詩人的希望和渴望,期待龍舟能夠傳達他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摯而深沉。通過石船、長風、海水和斷崖等意象的運用,使詩中的情感更具象化和感人。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示了宋代文人對故鄉情感的表達和對遠方的思念。
“長風破浪憶江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áo shān shí yǒng hé dèng mù xīn shí chuán
陶山十詠和鄧牧心·石船
yù sì gū fān huàn bù lái, cháng fēng pò làng yì jiāng huái.
玉笥孤帆喚不來,長風破浪憶江淮。
bù zhī hǎi shuǐ hé nián lù, wàn hú lóng xiāng jì duàn yá.
不知海水何年陸,萬斛龍驤寄斷崖。
“長風破浪憶江淮”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九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