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春宮佩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余春宮佩香”全詩
千年入風雅,一草寄綱常。
澹日空階影,余春宮佩香。
此時憂正切,對爾可能忘。
分類:
作者簡介(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末期愛國詩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釋褐成進士,歷任泉州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后不仕,隱居于平陽縣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撿拾帝骨葬于蘭亭附近。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際詩壇、創作成績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溫州歷史上成就最高的詩人。卒葬家鄉青芝山。著作編為《霽山集》。
《萱草》林景熙 翻譯、賞析和詩意
《萱草》是宋代詩人林景熙的作品。在不透露原詩的情況下,我將為您提供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近種鹿蔥碧,初抽鵠觜黃。
千年入風雅,一草寄綱常。
澹日空階影,余春宮佩香。
此時憂正切,對爾可能忘。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種名為《萱草》的植物。詩人通過描繪它的色彩和生長過程,表達了一種寄托情感和思考人生常態的意境。詩人將這種草比喻為千年來雅致的象征,它在歲月中依然承載著綱常之義。詩人感嘆自然界的美麗與恒久,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憂慮,擔心這種美好可能會被人們遺忘。
賞析:
《萱草》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詞句勾勒出了一幅自然景觀的畫面。詩人通過鮮明的色彩描繪,將鹿蔥的碧綠和鵠觜的黃色與大自然相連,展現了自然界的生機和美麗。同時,詩人將這種古老的植物與風雅相聯系,使其具有了歷久彌新的象征意義。詩人以此喻示人生常態,表達了對傳統美德和價值觀的思考和珍視。
在詩中,詩人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手法,如“澹日空階影”和“余春宮佩香”,使詩意更加生動且具有強烈的意境感。此外,詩人通過對自然界的觀察和思考,表達了一種憂慮和擔心,擔心美好的事物可能會被人們遺忘,這種情感在詩的結尾得到了凸顯。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鮮明的形象和深刻的思考,描繪了自然界中的一種草本植物,并將其與人生價值觀聯系起來。它傳達了對傳統美德的珍視和對遺忘的擔憂,引發讀者對生命和價值的思考。
“余春宮佩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uān cǎo
萱草
jìn zhǒng lù cōng bì, chū chōu gǔ zī huáng.
近種鹿蔥碧,初抽鵠觜黃。
qiān nián rù fēng yǎ, yī cǎo jì gāng cháng.
千年入風雅,一草寄綱常。
dàn rì kōng jiē yǐng, yú chūn gōng pèi xiāng.
澹日空階影,余春宮佩香。
cǐ shí yōu zhèng qiē, duì ěr kě néng wàng.
此時憂正切,對爾可能忘。
“余春宮佩香”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