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白夜堂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燈白夜堂涼”全詩
老石棲云定,疏松過雨香。
砧清秋巷迥,燈白夜堂涼。
此意無人會,重城醉夢鄉。
分類:
作者簡介(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末期愛國詩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釋褐成進士,歷任泉州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后不仕,隱居于平陽縣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撿拾帝骨葬于蘭亭附近。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際詩壇、創作成績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溫州歷史上成就最高的詩人。卒葬家鄉青芝山。著作編為《霽山集》。
《夜意》林景熙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夜意》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林景熙。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寧靜而寂寥的夜晚景象,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澹然無一事,至樂在書床。
老石棲云定,疏松過雨香。
砧清秋巷迥,燈白夜堂涼。
此意無人會,重城醉夢鄉。
詩詞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意境,下面是對詩詞的賞析:
這首詩詞以“夜意”為題,通過對景物和情感的描繪,展現了一個寧靜安詳的夜晚場景。詩中第一句“澹然無一事,至樂在書床”,表達了詩人在靜謐的夜晚,舒展身心,沉浸在閱讀之中的愉悅感受。通過書床,詩人構建了一個安靜的空間,使得詩意更加深遠。
接下來的兩句“老石棲云定,疏松過雨香”,通過描繪石頭上棲息的云霧和松樹上飄散的雨水的香氣,增添了詩詞的自然氣息。這些景物的存在使得夜晚更加寧靜,也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的敏感和熱愛。
詩詞的后兩句“砧清秋巷迥,燈白夜堂涼”,通過描述敲打砧杵的聲音在清秋的巷子中回蕩,以及在夜晚散發出的燈光使得堂屋變得涼爽,增添了一種凄涼和寂寥的氛圍。
最后一句“此意無人會,重城醉夢鄉”,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人理解的感受。重城和醉夢鄉都是詩人內心的遙遠之地,詩人在夜晚中抒發自己的情感,卻無人能夠真正理解他的內心世界。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寧靜而寂寥的夜晚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情感的抒發,詩人表達了自己的內心感受和思考。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夜晚的寧靜、自然的美麗以及詩人內心的孤獨與情感的流露。
“燈白夜堂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yì
夜意
dàn rán wú yī shì, zhì lè zài shū chuáng.
澹然無一事,至樂在書床。
lǎo shí qī yún dìng, shū sōng guò yǔ xiāng.
老石棲云定,疏松過雨香。
zhēn qīng qiū xiàng jiǒng, dēng bái yè táng liáng.
砧清秋巷迥,燈白夜堂涼。
cǐ yì wú rén huì, zhòng chéng zuì mèng xiāng.
此意無人會,重城醉夢鄉。
“燈白夜堂涼”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