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如何見范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地下如何見范增”全詩
江東父老猶羞見,地下如何見范增。
分類:
作者簡介(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末期愛國詩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釋褐成進士,歷任泉州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后不仕,隱居于平陽縣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撿拾帝骨葬于蘭亭附近。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際詩壇、創作成績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溫州歷史上成就最高的詩人。卒葬家鄉青芝山。著作編為《霽山集》。
《項羽廟》林景熙 翻譯、賞析和詩意
《項羽廟》是宋代林景熙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夜晚時追兵悄然進入楚軍營地的情景,以及項羽在鴻門宴上碎掉玉杯的壯舉。詩詞通過這些場景,表達了江東父老對楚軍失敗感到羞愧和范增被埋在地下無法見到的遺憾之情。
詩詞以夜半的時刻為起點,描述了追兵悄然進入楚營的情景。這種暗夜中的突襲行動,給人一種緊張和壓迫感,同時也凸顯了楚軍的不安全感。這一情節展示了項羽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
接著,詩詞描述了鴻門宴上項羽碎掉玉杯的場景。鴻門宴是項羽和劉邦之間的重要歷史事件,玉碎象征著項羽的豪情壯志被破滅,也暗示了楚軍的命運將會發生轉折。這一壯舉表達了項羽不甘屈服于命運的堅定意志,同時也映射了楚軍的命運逆轉。
最后兩句詩詞中,描寫了江東父老對楚軍失敗的羞愧和范增無法被看到的遺憾之情。江東父老代表了楚國人民的心聲,他們對楚軍的失敗感到羞恥和懊悔。而范增被埋在地下,無法與江東父老見面,以及地下如何見到范增的表述,暗示了楚國英雄的悲壯和無奈。
整首詩以簡潔而有力的語言,通過描繪具體場景和情緒表達,展示了楚國的困境和沉淪,以及人們內心的矛盾和悲涼。詩詞通過這些意象和情感的交織,表達了作者對歷史中的楚國英雄和楚國命運的思考和敬意,同時也喚起人們對歷史的深思和反思。
“地下如何見范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ng yǔ miào
項羽廟
yè bàn zhuī bīng rù chǔ yíng, hóng mén yù suì mǎo jīn xìng.
夜半追兵入楚營,鴻門玉碎卯金興。
jiāng dōng fù lǎo yóu xiū jiàn, dì xià rú hé jiàn fàn zēng.
江東父老猶羞見,地下如何見范增。
“地下如何見范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