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猶學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身猶學方”全詩
貧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腸。
萬俗皆走圓,一身猶學方。
常恐眾毀至,春葉成秋黃。
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
暗室曉未及,幽行涕空行。
分類:
作者簡介(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上達奚舍人》孟郊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上達奚舍人》是孟郊創作的一首唐代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北山少日月,
草木苦風霜。
貧士在重坎,
食梅有酸腸。
萬俗皆走圓,
一身猶學方。
常恐眾毀至,
春葉成秋黃。
大賢秉高鑒,
公燭無私光。
暗室曉未及,
幽行涕空行。
中文譯文:
北山的日月稀少,
草木受苦風霜的折磨。
我這窮人身處重坎之中,
吃著梅子卻感到腸子酸澀。
眾人都追求世俗的圓滿,
而我仍然追求剛直的品質。
常常擔心眾人的毀謗會到來,
春天的葉子變成秋天的黃。
偉大的賢者擁有高尚的眼光,
公正的燈火照亮一切。
黑暗的房間還未照亮,
孤寂的行走之中只有眼淚。
詩意和賞析:
《上達奚舍人》這首詩詞表達了孟郊作為一個貧寒之士追求高尚品質的內心感受。北山上的日月稀少,草木受苦風霜的折磨,可以理解為作者生活的困苦和世俗環境的惡劣。盡管貧困困擾著他,但他仍然堅守自己追求正直和真理的品質,不隨波逐流。
孟郊對于眾人追求世俗圓滿的態度持有一種批判的看法。他認為眾人追求圓滿的行為是虛偽和矯揉造作的,與之相對,他堅持學習方正的品質,不愿妥協于世俗的追逐。
然而,作者也表達了自己的困惑和擔憂。他擔心眾人的毀謗會對他造成傷害,擔心自己追求高尚品質的努力最終會付諸東流,如同春天的葉子變黃,美好的事物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逝去。
在這個世界中,作者寄托了對于偉大賢者的希望。偉大的賢者擁有高尚的眼光,他們的公正之光照亮一切。然而,這樣的賢者在黑暗的房間中還未照亮,孤寂的行走之中只有眼淚,這或許暗示了作者對于現實的失望和對于理想的追求。
《上達奚舍人》這首詩詞表達了孟郊對于貧窮和世俗的批判,以及他對于高尚品質和真理的追求。詩中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困惑、擔憂和對于偉大賢者的希望,展現了他對于理想追求的堅持和執著。
“一身猶學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dá xī shè rén
上達奚舍人
běi shān shǎo rì yuè, cǎo mù kǔ fēng shuāng.
北山少日月,草木苦風霜。
pín shì zài zhòng kǎn, shí méi yǒu suān cháng.
貧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腸。
wàn sú jiē zǒu yuán, yī shēn yóu xué fāng.
萬俗皆走圓,一身猶學方。
cháng kǒng zhòng huǐ zhì, chūn yè chéng qiū huáng.
常恐眾毀至,春葉成秋黃。
dà xián bǐng gāo jiàn, gōng zhú wú sī guāng.
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
àn shì xiǎo wèi jí, yōu xíng tì kōng xíng.
暗室曉未及,幽行涕空行。
“一身猶學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