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磴不生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石磴不生苔”全詩
前登何山嶺,短策窮縈回。
晉代有高人,結屋臨澗隈。
至今讀書地,石磴不生苔。
幽蹤去已久,遺構安在哉。
山僧依勝跡,下結蓮花臺。
亂來各飄蕩,龍象亦傾頹。
乃知興壞理,道俗俱可哀。
清風動巖壑,松聲四山來。
只疑斯人存,遺韻尚徘徊。
我欲招其魂,舉目但蒿萊。
臨觴聊一酹,惆悵愧高才。
分類:
《何楷讀書堂》張羽 翻譯、賞析和詩意
《何楷讀書堂》是明代張羽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寫景抒懷的方式,表達了對讀書人境遇的思考和對時代興衰的感慨。
這首詩描繪了整船漂浮在澄湖上的景象,春天的物色讓詩人的心懷暢快。他前往何山嶺登高,用短促的腳步窮盡了山巒的曲折回旋。在山上,他發現晉代有一位高人曾經在這里結屋臨澗。至今,讀書的地方仍然保留著石磴的痕跡,沒有生長苔蘚。然而,那位高人的幽蹤已經消失,他留下的建筑還在嗎?
山僧依托著這里曾經有高人居住的跡象,在山下建造了蓮花臺。然而,亂世的到來使得各種飄蕩不定的事物,包括龍象(指高尚的品質和風范)也都傾頹了。從這里可以看出興衰和道德風俗的可悲。清風吹動巖壑,松樹的聲音從四面八方傳來。詩人只懷疑那位高人的精神還是否存在,他的遺韻是否仍然縈繞在這里。
詩人渴望喚起那位高人的魂魄,抬頭看著茂盛的蒿萊。他倒滿酒杯,只能自慰地向高人致敬,因為他自愧才華不及。這種情緒寄托了詩人對高人才情的仰慕和自身的自卑。
這首詩以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內心感受的方式,通過對讀書堂的描寫,抒發了對高人的追憶和對時代興衰的痛惜之情。詩中通過山水、建筑和自然聲音等形象的運用,展示了詩人內心的思考和對人生、道德的思索。同時,詩中的對高人的敬仰和自身的自卑也表達了詩人對高尚品質和才華的向往和敬畏之情。
“石磴不生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kǎi dú shū táng
何楷讀書堂
zhěng zhào fàn chéng hú, chūn wù chàng wǒ huái.
整棹泛澄湖,春物暢我懷。
qián dēng hé shān lǐng, duǎn cè qióng yíng huí.
前登何山嶺,短策窮縈回。
jìn dài yǒu gāo rén, jié wū lín jiàn wēi.
晉代有高人,結屋臨澗隈。
zhì jīn dú shū dì, shí dèng bù shēng tái.
至今讀書地,石磴不生苔。
yōu zōng qù yǐ jiǔ, yí gòu ān zài zāi.
幽蹤去已久,遺構安在哉。
shān sēng yī shèng jī, xià jié lián huā tái.
山僧依勝跡,下結蓮花臺。
luàn lái gè piāo dàng, lóng xiàng yì qīng tuí.
亂來各飄蕩,龍象亦傾頹。
nǎi zhī xīng huài lǐ, dào sú jù kě āi.
乃知興壞理,道俗俱可哀。
qīng fēng dòng yán hè, sōng shēng sì shān lái.
清風動巖壑,松聲四山來。
zhǐ yí sī rén cún, yí yùn shàng pái huái.
只疑斯人存,遺韻尚徘徊。
wǒ yù zhāo qí hún, jǔ mù dàn hāo lái.
我欲招其魂,舉目但蒿萊。
lín shāng liáo yī lèi, chóu chàng kuì gāo cái.
臨觴聊一酹,惆悵愧高才。
“石磴不生苔”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