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山南國有新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買山南國有新盟”全詩
轆轤聲里田田水,楊柳枝頭樹樹鶯。
看竹東林無舊主,買山南國有新盟。
不知城外春多少,芳草晴煙已滿城。
分類:
作者簡介(李東陽)

李東陽(1447年-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謚文正,明朝中葉重臣,文學家,書法家,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湖廣長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師(今北京市)。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直內閣,預機務。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文章典雅流麗,工篆隸書。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燕對錄》。
《重經西涯》李東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重經西涯》是明代李東陽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重重經過西岸邊,危橋斷了又前行。
野人相見不留名,田田水聲轆轤聲。
楊柳枝頭樹樹鶯,東林看竹無舊主。
買山南國成新盟,城外春色難量名。
芳草晴煙已滿城。
詩意:
《重經西涯》描繪了一個旅行者的旅途景象,表達了對自然美景和人情風景的感慨之情。詩中通過描寫危險的橋梁、聽到的水聲和轆轤聲,以及樹上鳥兒的歌唱,展現了旅行者在經歷風險和困難后仍然保持前行的堅毅精神。詩人還描述了他在東林觀賞竹林時的心境,表達了對自然山水的喜愛和對新結盟的期待。最后,詩人感嘆城外的春色美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芳草和晴煙已經充滿了整個城市。
賞析:
《重經西涯》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示了旅行者的心境和對自然景色的感受。詩人通過描繪橋梁的危險和斷裂,表達了旅途中的困難和挑戰,但他并沒有停下腳步,而是繼續前行。這體現了詩人頑強的意志和對探索的執著追求。
詩中描繪的水聲和轆轤聲象征著自然界的聲音,與野人相見不留名的情節相呼應,強調了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而楊柳枝頭樹上的鳥兒歌唱,給人一種寧靜和祥和的感覺,展現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機。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以東林觀賞竹林的場景,表達了對自然山水的喜愛和對新結盟的向往。這種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新事物的期待,展示了詩人開放的心態和對未來的樂觀態度。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城外春景的贊美和無法言喻的美感。芳草晴煙已滿城,形象而生動地描繪了春天的景色,給人一種美麗、和諧的感受。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將詩人內心的感受和對生活的熱愛融入其中,展示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買山南國有新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òng jīng xī yá
重經西涯
quē àn wēi qiáo duàn fù xíng, yě rén xiāng jiàn bù tōng míng.
缺岸危橋斷復行,野人相見不通名。
lù lú shēng lǐ tián tián shuǐ, yáng liǔ zhī tóu shù shù yīng.
轆轤聲里田田水,楊柳枝頭樹樹鶯。
kàn zhú dōng lín wú jiù zhǔ, mǎi shān nán guó yǒu xīn méng.
看竹東林無舊主,買山南國有新盟。
bù zhī chéng wài chūn duō shǎo, fāng cǎo qíng yān yǐ mǎn chéng.
不知城外春多少,芳草晴煙已滿城。
“買山南國有新盟”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