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身為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忠臣身為君”全詩
回車為孝子,叱馭為忠臣。
孝子身為親,忠臣身為君。
七尺身,九折道,叱馭歸來人未老。
回頭試問回車翁,何曾得葬瑯琊草?
分類:
作者簡介(李東陽)

李東陽(1447年-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謚文正,明朝中葉重臣,文學家,書法家,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湖廣長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師(今北京市)。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直內閣,預機務。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文章典雅流麗,工篆隸書。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燕對錄》。
《九折阪》李東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折阪》是明代作家李東陽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九折阪,七尺身。
回車為孝子,叱馭為忠臣。
孝子身為親,忠臣身為君。
七尺身,九折道,叱馭歸來人未老。
回頭試問回車翁,何曾得葬瑯琊草?
詩意:
這首詩以九折阪和七尺身作為象征,探討了孝子和忠臣的價值觀。孝子代表的是對父母的孝順,而忠臣則代表對君主的忠誠。詩人通過對這兩種身份的描述,表達了對孝道和忠誠的贊美,并強調了它們的重要性。
賞析:
這首詩字數簡潔,意境深遠。九折阪和七尺身是詩中的象征意象,九折阪意味著險峻的道路,七尺身代表的是一種高尚的品質。這些象征意象與孝子和忠臣的形象相互呼應,使得詩意更加深刻。
詩人將孝子描繪為"回車",這里回車指的是回家探望父母的車子。這種形象揭示了孝子對待父母的態度,以及他們回家時所表現出的親情和孝心。忠臣則是通過"叱馭"來表現,叱馭指的是對君主的忠誠。這種形象呼應了孝子與父母親近的關系,以及忠臣與君主的忠誠與效力。
整首詩通過對孝子和忠臣的描繪,傳達了家庭和社會兩個層面的價值觀。詩中的九折道和叱馭歸來的形象,表達了孝子和忠臣在履行自己的責任時始終堅守道義,不論歲月如何變遷,他們的精神依舊年輕。
最后兩句"回頭試問回車翁,何曾得葬瑯琊草?"是對孝子和忠臣的反問。瑯琊草是古代對賢臣的褒獎,詩人通過這句話表達了對孝子和忠臣的敬意,并暗示他們的偉大事跡不會被人所忘記,也不會被埋沒。
總之,《九折阪》這首詩通過簡練而富有象征意義的描述,贊美了孝子和忠臣這兩種高尚品質,并呼吁人們珍惜和傳承這種道德價值觀。詩中的形象和反問使得詩意更加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啟示。
“忠臣身為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zhé bǎn
九折阪
jiǔ zhé bǎn, qī chǐ shēn.
九折阪,七尺身。
huí chē wèi xiào zǐ, chì yù wèi zhōng chén.
回車為孝子,叱馭為忠臣。
xiào zǐ shēn wéi qīn, zhōng chén shēn wéi jūn.
孝子身為親,忠臣身為君。
qī chǐ shēn, jiǔ zhé dào, chì yù guī lái rén wèi lǎo.
七尺身,九折道,叱馭歸來人未老。
huí tóu shì wèn huí chē wēng, hé zēng dé zàng láng yá cǎo?
回頭試問回車翁,何曾得葬瑯琊草?
“忠臣身為君”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