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掖才容免冠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宮掖才容免冠地”全詩
漢家賢傅生負氣,死不再逢刀筆吏。
君王奮怒威莫當,宮掖才容免冠地。
漢家佞臣多戴頭,借劍不報蕭公仇,當時只問安昌侯。
分類:
作者簡介(李東陽)

李東陽(1447年-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謚文正,明朝中葉重臣,文學家,書法家,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湖廣長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師(今北京市)。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直內閣,預機務。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文章典雅流麗,工篆隸書。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燕對錄》。
《尚方劍》李東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尚方劍》是明代作家李東陽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明代中央政府的腐敗和朝廷官員的阿諛奉承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現象的不滿和對正直官員的贊賞。
詩詞中的第一句“中書勢重儒臣輕,天下善類皆為朋”指的是明代中書省(中央政府)的權力強大,而儒臣(指學問有深厚造詣的官員)的地位卻相對較低。這種現象導致了朝廷官員之間的互相勾結,而不是以才能和德行來選拔官員。
接下來的兩句“漢家賢傅生負氣,死不再逢刀筆吏。君王奮怒威莫當,宮掖才容免冠地。”表達了作者對于漢代賢臣負氣而死的遺憾。這里的“刀筆吏”指的是陰險刻薄的官員,而“宮掖才容”則指的是有才能的人卻被剝奪了機會,只能隱藏自己的才華。
下一句“漢家佞臣多戴頭,借劍不報蕭公仇,當時只問安昌侯”揭示了作者對當時朝廷佞臣的不滿。這些佞臣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敢正直行事,甚至在蕭公(指正直的官員)受到冤屈時不敢幫助他。最后一句“當時只問安昌侯”則是對那些對正直官員默不作聲的人的諷刺。
整首詩詞通過對明代社會腐敗現象的揭示和對正直官員的贊頌,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的憂慮和對正義的追求。它呈現了明代社會的黑暗一面,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于道德和廉政的期望。這首詩詞在揭露社會弊端的同時,展現了作者對于高尚品質和公正原則的推崇,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意義。
“宮掖才容免冠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fāng jiàn
尚方劍
zhōng shū shì zhòng rú chén qīng, tiān xià shàn lèi jiē wèi péng.
中書勢重儒臣輕,天下善類皆為朋。
hàn jiā xián fù shēng fù qì, sǐ bù zài féng dāo bǐ lì.
漢家賢傅生負氣,死不再逢刀筆吏。
jūn wáng fèn nù wēi mò dāng, gōng yè cái róng miǎn guān dì.
君王奮怒威莫當,宮掖才容免冠地。
hàn jiā nìng chén duō dài tóu, jiè jiàn bù bào xiāo gōng chóu, dāng shí zhǐ wèn ān chāng hóu.
漢家佞臣多戴頭,借劍不報蕭公仇,當時只問安昌侯。
“宮掖才容免冠地”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