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伎樂喧歌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內家伎樂喧歌酒”全詩
君王對鏡念蒼生,一身甘為韓休瘦。
嗚呼!曲江以后無此賢,梨園羯鼓聲震天,何由再見開元
年。
分類:
作者簡介(李東陽)

李東陽(1447年-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謚文正,明朝中葉重臣,文學家,書法家,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湖廣長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師(今北京市)。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直內閣,預機務。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文章典雅流麗,工篆隸書。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燕對錄》。
《韓休知》李東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韓休知》是明代詩人李東陽的作品。該詩通過表達內外交替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
內家伎樂喧歌酒,
外庭宰相還知否,
語罷封章驚在手。
君王對鏡念蒼生,
一身甘為韓休瘦。
嗚呼!曲江以后無此賢,
梨園羯鼓聲震天,
何由再見開元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明代的歷史背景為背景,通過描繪內外交替的景象,詩人抒發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
首先,詩中提到"內家伎樂喧歌酒",描述了宮廷內部的歡樂場景,顯示出皇室的奢華和享樂。然而,接著提到"外庭宰相還知否",暗示著外面的宰相是否知曉宮廷內部的情況。這種對內外對比的描繪,凸顯了權力與享樂的分離。
詩的下半部分,"君王對鏡念蒼生",表達了君王對國家百姓的思念和關懷。"一身甘為韓休瘦",表明君王自愿身體消瘦,為國家和民眾承擔艱辛和犧牲。這種超脫個人私欲、以蒼生為念的精神,體現了君主的尊貴和高尚。
最后兩句"嗚呼!曲江以后無此賢,梨園羯鼓聲震天,何由再見開元年",表達了詩人對過去輝煌時代的懷念和對當下現實的失望。詩人認為韓休這樣的賢臣已經難以再見到了,梨園羯鼓的聲音也無法再次回蕩在開元年間。這種對過去的懷舊和對現實的無奈,增添了詩詞的深情和哀思。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內外景象的對比,展現了權力與享樂、君王與百姓之間的矛盾和關系。同時,詩人對過去輝煌時代的懷念和對現實的失望,也表達了對社會變遷和人事更替的感慨之情。該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思想,傳達了作者對時代變遷和人情冷暖的思考,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內家伎樂喧歌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 xiū zhī
韓休知
nèi jiā jì lè xuān gē jiǔ, wài tíng zǎi xiàng hái zhī fǒu, yǔ bà fēng zhāng jīng zài shǒu.
內家伎樂喧歌酒,外庭宰相還知否,語罷封章驚在手。
jūn wáng duì jìng niàn cāng shēng, yī shēn gān wèi hán xiū shòu.
君王對鏡念蒼生,一身甘為韓休瘦。
wū hū! qǔ jiāng yǐ hòu wú cǐ xián, lí yuán jié gǔ shēng zhèn tiān, hé yóu zài jiàn kāi yuán
嗚呼!曲江以后無此賢,梨園羯鼓聲震天,何由再見開元
nián.
年。
“內家伎樂喧歌酒”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