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袍玉帶墜復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緋袍玉帶墜復跳”全詩
緋袍玉帶墜復跳,華人頓足胡兒喜。
君不見和尚原頭走禿胡,天為中原留逆雛。
他時再作江南圖,韓公吳公還有無?
分類:
作者簡介(李東陽)

李東陽(1447年-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謚文正,明朝中葉重臣,文學家,書法家,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湖廣長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師(今北京市)。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直內閣,預機務。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文章典雅流麗,工篆隸書。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燕對錄》。
《兀術走》李東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兀術走》是明代作家李東陽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動態的場景,以及其中涌動的復雜情感。
詩詞以金山廟前鼓聲起,江頭走卻四太子為開頭,給人一種喧囂熱鬧的氛圍。緋袍玉帶墜復跳,華人頓足胡兒喜。這兩句描寫了太子們身著華麗的服飾,在歡快的鼓聲中跳躍起舞,而華人則為之歡喜,這種場景充滿了活力與喜悅。
然而,下半部分的詩句開始引出一種反差和思考。和尚原頭走禿胡,天為中原留逆雛。這兩句描述了一個和尚離開中原地區,到了禿發的胡人的地方,暗示著文化或宗教的沖突。和尚離開本土,胡人卻在中原留下了痕跡,這是一種文化的交流與沖突的象征。
最后兩句詩提出了一個問題,他時再作江南圖,韓公吳公還有無?這是對未來的思考與期待。江南圖指的是描繪江南地區景色的繪畫作品,而韓公和吳公是指古代文人韓愈和吳文英。這兩句詩既表達了對江南景色的向往,也暗示了對文化人物的思念和期待。
整首詩詞以活潑的描繪開篇,然后通過對比和反差,展現了文化與地域之間的交流與沖突。最后,通過對未來的思考,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期待。這首詩詞充滿了情感的張力,展示了明代社會復雜而多元的一面。
“緋袍玉帶墜復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ù shù zǒu
兀術走
jīn shān miào qián gǔ shēng qǐ, jiāng tóu zǒu què sì tài zǐ.
金山廟前鼓聲起,江頭走卻四太子。
fēi páo yù dài zhuì fù tiào, huá rén dùn zú hú ér xǐ.
緋袍玉帶墜復跳,華人頓足胡兒喜。
jūn bú jiàn hé shàng yuán tóu zǒu tū hú, tiān wèi zhōng yuán liú nì chú.
君不見和尚原頭走禿胡,天為中原留逆雛。
tā shí zài zuò jiāng nán tú, hán gōng wú gōng hái yǒu wú?
他時再作江南圖,韓公吳公還有無?
“緋袍玉帶墜復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