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仇國憤一時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父仇國憤一時攄”全詩
裂膚拉脅安足論,天下蒼生已無肉。
君王不誅監押誅,父仇國憤一時攄。
監押死,死不滅,元城使者空嘔血。
分類:
作者簡介(李東陽)

李東陽(1447年-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謚文正,明朝中葉重臣,文學家,書法家,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湖廣長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師(今北京市)。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直內閣,預機務。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文章典雅流麗,工篆隸書。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燕對錄》。
《木綿庵》李東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木綿庵》是明代李東陽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木綿庵前新鬼哭,
多寶閣中歡不足。
裂膚拉脅安足論,
天下蒼生已無肉。
君王不誅監押誅,
父仇國憤一時攄。
監押死,死不滅,
元城使者空嘔血。
詩詞以木綿庵為背景,描述了一個悲慘的現實境況。庵前的鬼哭聲和多寶閣里的歡樂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凸顯了社會的不公與苦難。
詩詞中的裂膚拉脅,意味著人民的生活極度困苦,生計無著。天下蒼生已無肉,表達了人民貧困至極,過著無法維持基本生存的生活。
詩中的君王不誅監押誅,暗指統治者不加懲罰那些壓迫和剝削人民的官員,引發了父仇國憤,激起了人民的憤怒。監押死,死不滅,元城使者空嘔血,表達了人民的痛苦和對統治者的不滿。
整首詩詞通過對社會現實的揭示,表達了作者對弱勢群體的關懷與同情,批判了當時社會的腐敗和不公。它在表達抗爭與反抗的同時,也暗示了人們的困境和無奈。這首詩以其深刻的社會意義和悲壯的情感,展現了李東陽的才華和對社會的憂慮。
“父仇國憤一時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ù mián ān
木綿庵
duō bǎo gé zhōng huān bù zú, mù mián ān qián xīn guǐ kū.
多寶閣中歡不足,木綿庵前新鬼哭。
liè fū lā xié ān zú lùn, tiān xià cāng shēng yǐ wú ròu.
裂膚拉脅安足論,天下蒼生已無肉。
jūn wáng bù zhū jiān yā zhū, fù chóu guó fèn yī shí shū.
君王不誅監押誅,父仇國憤一時攄。
jiān yā sǐ, sǐ bù miè, yuán chéng shǐ zhě kōng ǒu xuè.
監押死,死不滅,元城使者空嘔血。
“父仇國憤一時攄”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