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廣樂聲初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傳廣樂聲初下”全詩
清珮緩隨馳道月,絳籠高應午門燈。
風傳廣樂聲初下,天近燔柴氣已升。
人意可占神意悅,萬年靈祚永堪膺。
分類:
作者簡介(李東陽)

李東陽(1447年-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謚文正,明朝中葉重臣,文學家,書法家,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湖廣長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師(今北京市)。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直內閣,預機務。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文章典雅流麗,工篆隸書。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燕對錄》。
《郊祀喜晴有述》李東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郊祀喜晴有述》是明代李東陽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碧消煙盡露華凝,
藍天中煙霧消散,露水凝結成珠。
這一句描繪了郊外的景色,表達了晴朗的天空和清新的空氣。
目極瑤壇第九層。
視野極限,達到瑤臺的九層。
這一句暗示了作者的視野開闊,心境高遠。
清珮緩隨馳道月,
清秀的珮子慢慢隨著馬蹄聲追隨在月亮的光芒之后。
這一句通過描寫珮子(古代女子佩戴的一種裝飾品)在夜晚的動態,表達了作者對美的追求和對清新夜景的贊美。
絳籠高應午門燈。
高高的絳紅燈籠應在午門上。
這一句描繪了燈籠高掛在午門上,象征著莊嚴的場合和喜慶的氛圍。
風傳廣樂聲初下,
微風傳來廣樂的聲音,初次響起。
這一句描述了風吹拂著帶來了廣樂(古代宮廷音樂)的聲音,預示著郊祀儀式的開始。
天近燔柴氣已升。
天空近了,燔燒的柴火已經升起。
這一句表達了郊祀儀式的莊嚴和正式,燔燒的柴火象征著祭祀的開始。
人意可占神意悅,
人們的意愿可以得到神明的滿足。
這一句表達了人們對于祭祀儀式的期待和祈求,希望能夠得到神靈的祝福。
萬年靈祚永堪膺。
萬年的神靈祝福永遠能夠被膺受。
這一句表達了對神靈祝福的長久持續,以及對國家永遠繁榮昌盛的祈愿。
這首詩詞以郊祀儀式為主題,通過描繪郊外的景色、描寫儀式的場景和表達人們的祈愿,展現了作者對祭祀儀式的敬重和對國家繁榮的期盼。詩詞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和富有氣勢的詞句,給人以莊重而神秘的感覺。通過抒發情感和表達祈愿,詩詞喚起了讀者對于傳統儀式和國家榮耀的共鳴。
“風傳廣樂聲初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o sì xǐ qíng yǒu shù
郊祀喜晴有述
bì xiāo yān jǐn lù huá níng, mù jí yáo tán dì jiǔ céng.
碧消煙盡露華凝,目極瑤壇第九層。
qīng pèi huǎn suí chí dào yuè, jiàng lóng gāo yīng wǔ mén dēng.
清珮緩隨馳道月,絳籠高應午門燈。
fēng chuán guǎng yuè shēng chū xià, tiān jìn fán chái qì yǐ shēng.
風傳廣樂聲初下,天近燔柴氣已升。
rén yì kě zhàn shén yì yuè, wàn nián líng zuò yǒng kān yīng.
人意可占神意悅,萬年靈祚永堪膺。
“風傳廣樂聲初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