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聞揚子著書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已聞揚子著書成”全詩
每逢社日聊隨俗,久住青山卻有情。
霜入晚松經歲老,雨繁春筍過鄰生。
小堂若許臨江閣,杖屨無須匹馬迎。
分類:
作者簡介(李東陽)

李東陽(1447年-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謚文正,明朝中葉重臣,文學家,書法家,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湖廣長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師(今北京市)。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直內閣,預機務。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文章典雅流麗,工篆隸書。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燕對錄》。
《九峰書屋和曹時和韻》李東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峰書屋和曹時和韻》是明代李東陽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九峰山上建造的草亭書屋,并與友人曹時和一同享受讀書之樂的情景。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江上草亭新卜筑,
已聞揚子著書成。
每逢社日聊隨俗,
久住青山卻有情。
霜入晚松經歲老,
雨繁春筍過鄰生。
小堂若許臨江閣,
杖屨無須匹馬迎。
譯文:
在江邊新建的草亭書屋,
已經聽聞揚子著書完成。
每到社日我隨俗來此,
長久居住在青山中,卻有詩情。
霜雪侵入晚松,歲月使其變老,
雨水春筍在鄰舍間蓬勃生長。
如果小堂允許我來到江邊閣樓,
我將杖履而來,無需騎馬迎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九峰山上的草亭書屋為背景,描繪了作者與友人曹時和一同在書屋中讀書、聊天的情景。詩人表達了對書籍知識的熱愛和對自然山水的喜愛。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作者在江邊新建的草亭書屋,同時提到了曹時和的著書成就,顯示了作者對友人的贊賞和欣喜。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作者每逢社日都會來到書屋,與周圍的風俗習慣相伴,展現了作者融入當地生活的態度。雖然長期居住在青山中,但詩人仍然保持著濃厚的情感。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描寫晚松和春筍生長的景象,表達了歲月的流轉和自然的生機盎然。最后兩句提到了作者希望能在書屋的江邊閣樓與曹時和相聚,詩人表示自己不需要騎馬,只需用杖履行走即可。這表達了作者對友情和讀書的真誠追求,強調了友人之間的親近和書屋的寧靜。
整首詩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作者與友人在書屋中閱讀和交流的情景,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山水和友情的熱愛,具有明代詩歌特有的豪放兒女情懷。
“已聞揚子著書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fēng shū wū hé cáo shí hé yùn
九峰書屋和曹時和韻
jiāng shàng cǎo tíng xīn bo zhù, yǐ wén yáng zi zhù shū chéng.
江上草亭新卜筑,已聞揚子著書成。
měi féng shè rì liáo suí sú, jiǔ zhù qīng shān què yǒu qíng.
每逢社日聊隨俗,久住青山卻有情。
shuāng rù wǎn sōng jīng suì lǎo, yǔ fán chūn sǔn guò lín shēng.
霜入晚松經歲老,雨繁春筍過鄰生。
xiǎo táng ruò xǔ lín jiāng gé, zhàng jù wú xū pǐ mǎ yíng.
小堂若許臨江閣,杖屨無須匹馬迎。
“已聞揚子著書成”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