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非水亦分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心非水亦分流”全詩
相逢卻有搏沙恨,欲往先防見玉羞。
君義比金誰合斷,我心非水亦分流。
如聞翰苑將移篆,愿與鈐封一處收。
分類:
作者簡介(李東陽)

李東陽(1447年-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謚文正,明朝中葉重臣,文學家,書法家,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湖廣長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師(今北京市)。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直內閣,預機務。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文章典雅流麗,工篆隸書。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燕對錄》。
《代石留別用前韻》李東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代石留別用前韻》是明代李東陽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鈍質親勞琢更鎪,
又隨筐篚過旁州。
相逢卻有搏沙恨,
欲往先防見玉羞。
君義比金誰合斷,
我心非水亦分流。
如聞翰苑將移篆,
愿與鈐封一處收。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離別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別離的痛苦和對友誼的珍視之情。詩中通過對琢磨寶石的描寫,將離別的心情與寶石的鍥刻相對應,表達了離別之痛與珍貴友情的交融。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琢磨寶石的描寫,將離別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作者用“鈍質親勞琢更鎪”來形容自己對友情的琢磨和打磨,表達了對友誼的珍視和付出的辛勤努力。然后,作者又提到“筐篚過旁州”,暗示了離別的場景,離別的痛苦逐漸浮現。
接下來的幾句詩,作者表達了離別時的心情。他說“相逢卻有搏沙恨”,意味著別離之際內心的糾結與不舍。他又說“欲往先防見玉羞”,表示對離別后可能的相思之苦的擔憂。這些表達了作者內心對離別的無奈和痛苦的感受。
隨后的兩句詩,“君義比金誰合斷,我心非水亦分流”,表達了作者對友誼的珍視和對朋友義氣的贊賞。他認為真正的友誼比金錢更寶貴,可以比水更流動,不會因時空的分隔而疏離。
最后兩句“如聞翰苑將移篆,愿與鈐封一處收”,表達了作者對友誼的延續和珍惜的愿望。無論距離多遠,作者希望能與朋友共同分享詩文的韻味和深厚的情感。
整首詩以離別為主題,通過對寶石的比喻和對友誼的贊美,展示了作者對友情的深情厚意。詩詞流暢自然,情感真摯動人,是一首充滿離別之情和友誼之美的佳作。
“我心非水亦分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i shí liú bié yòng qián yùn
代石留別用前韻
dùn zhì qīn láo zuó gèng sōu, yòu suí kuāng fěi guò páng zhōu.
鈍質親勞琢更鎪,又隨筐篚過旁州。
xiāng féng què yǒu bó shā hèn, yù wǎng xiān fáng jiàn yù xiū.
相逢卻有搏沙恨,欲往先防見玉羞。
jūn yì bǐ jīn shuí hé duàn, wǒ xīn fēi shuǐ yì fēn liú.
君義比金誰合斷,我心非水亦分流。
rú wén hàn yuàn jiāng yí zhuàn, yuàn yǔ qián fēng yī chù shōu.
如聞翰苑將移篆,愿與鈐封一處收。
“我心非水亦分流”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