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中華須雪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千古中華須雪恥”全詩
潮海有靈翻佑賤,江流非塹枉稱天。
廟堂遺恨和戎策,宗社深恩養士年。
千古中華須雪恥,我皇親為掃腥膻。
分類:
作者簡介(李東陽)

李東陽(1447年-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謚文正,明朝中葉重臣,文學家,書法家,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湖廣長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師(今北京市)。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直內閣,預機務。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文章典雅流麗,工篆隸書。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燕對錄》。
《厓山大忠祠(二首)》李東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厓山大忠祠(二首)》是明代李東陽所作的詩詞。這首詩描繪了宋朝末年的悲壯景象和忠臣報國的精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宋家行在日南遷,虜騎長驅百萬鞭。
潮海有靈翻佑賤,江流非塹枉稱天。
廟堂遺恨和戎策,宗社深恩養士年。
千古中華須雪恥,我皇親為掃腥膻。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宋朝末年的悲壯景象和忠臣報國的精神。詩人通過描述宋朝皇室南遷的困境和面臨的敵對壓力,表達了對國家安危的關切和壯志豪情。
賞析:
詩詞開篇寫到宋朝皇室南遷,面對侵略的遼虜騎長驅而來,形勢危急。接著,詩人以潮海翻騰、江流滾滾的景象比喻國家的動蕩和風雨飄搖的局勢,表達了對國家前途的擔憂和自己的忠誠。
詩詞第三、四句表達了詩人對廟堂政治的失望和對忠臣報國精神的贊美。廟堂遺恨指的是忠臣在政治斗爭中被排擠和遺忘的悲憤之情,而宗社深恩養士年則指出忠臣對國家的忠誠和對皇室的忠恩。
最后兩句表現了詩人對中華民族的未來和國家的復興懷抱的期望。千古中華須雪恥,表達了對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屈辱和恥辱的深切感受,表示必須通過努力和奮斗來洗刷國家的恥辱。我皇親為掃腥膻,強調了皇帝親自帶領軍隊,掃除國家的敵人,重建國家的意愿和決心。
總之,這首詩詞以悲壯的筆墨描繪了宋朝末年的危機和忠臣報國的精神,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國家復興的期許。它既是對歷史的反思,也是對未來的呼喚,展現了詩人堅定的愛國情懷和對國家前途的無限熱忱。
“千古中華須雪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á shān dà zhōng cí èr shǒu
厓山大忠祠(二首)
sòng jiā xíng zài rì nán qiān, lǔ qí cháng qū bǎi wàn biān.
宋家行在日南遷,虜騎長驅百萬鞭。
cháo hǎi yǒu líng fān yòu jiàn, jiāng liú fēi qiàn wǎng chēng tiān.
潮海有靈翻佑賤,江流非塹枉稱天。
miào táng yí hèn hé róng cè, zōng shè shēn ēn yǎng shì nián.
廟堂遺恨和戎策,宗社深恩養士年。
qiān gǔ zhōng huá xū xuě chǐ, wǒ huáng qīn wèi sǎo xīng shān.
千古中華須雪恥,我皇親為掃腥膻。
“千古中華須雪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