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馬沖泥念不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瘦馬沖泥念不才”全詩
巖影乍晴云欲散,雷聲忽動雨還來。
長堤隔水疑無路,瘦馬沖泥念不才。
朝往暮歸緣底事,只須形影自相猜。
¤
分類:
作者簡介(李東陽)

李東陽(1447年-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謚文正,明朝中葉重臣,文學家,書法家,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湖廣長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師(今北京市)。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直內閣,預機務。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文章典雅流麗,工篆隸書。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燕對錄》。
《幽懷(四首)》李東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幽懷(四首)》是明代李東陽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墻根老樹碧生苔,
門卷疏簾一半開。
巖影乍晴云欲散,
雷聲忽動雨還來。
長堤隔水疑無路,
瘦馬沖泥念不才。
朝往暮歸緣底事,
只須形影自相猜。
詩意: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墻根的老樹、門上半卷的疏簾,以及巖影、云、雷聲和雨等元素,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幽懷之情。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的變化,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凝練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物的變化,通過景物的變化反映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考。首兩句以墻根的老樹和半卷的疏簾為景,通過描繪樹上碧綠的苔蘚和門上半開的疏簾,展現了一種寧靜而幽深的氛圍。接著,詩人以巖影、云、雷聲和雨等自然元素的變化,表達了詩人內心的不安和矛盾。長堤隔水,瘦馬沖泥,形象地描繪了詩人面對困境和挫折時的無奈和憂慮。最后兩句以朝往和暮歸為象征,表達了人生的歸宿和無常,以及人與世界的關系。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表達了一種幽懷之情。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和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考。通過自然景物的變化,詩人抒發了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和感慨,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的幽懷之情。整首詩情景交融,意境深遠,給人以思索和共鳴的空間。
“瘦馬沖泥念不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ōu huái sì shǒu
幽懷(四首)
qiáng gēn lǎo shù bì shēng tái, mén juǎn shū lián yī bàn kāi.
墻根老樹碧生苔,門卷疏簾一半開。
yán yǐng zhà qíng yún yù sàn, léi shēng hū dòng yǔ hái lái.
巖影乍晴云欲散,雷聲忽動雨還來。
zhǎng dī gé shuǐ yí wú lù, shòu mǎ chōng ní niàn bù cái.
長堤隔水疑無路,瘦馬沖泥念不才。
cháo wǎng mù guī yuán dǐ shì, zhǐ xū xíng yǐng zì xiāng cāi.
朝往暮歸緣底事,只須形影自相猜。
¤
“瘦馬沖泥念不才”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