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花折果不停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攀花折果不停時”全詩
為憐野意厭羈馽,放著林間高樹枝。
分類:
作者簡介(李東陽)

李東陽(1447年-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謚文正,明朝中葉重臣,文學家,書法家,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湖廣長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師(今北京市)。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直內閣,預機務。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文章典雅流麗,工篆隸書。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燕對錄》。
《春園雜詩(四首)》李東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園雜詩(四首)》是明代李東陽所作,詩中描繪了春園景致以及庭院中的狝猴。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庭下狝猴如小兒,
攀花折果不停時。
為憐野意厭羈馽,
放著林間高樹枝。
譯文:
庭院中的狝猴像小孩一樣,
攀爬花朵、摘取果實不知疲倦。
它們渴望自由,厭倦受到束縛,
自由自在地棲息在高高的樹枝上。
詩意:
這首詩以春園中的狝猴為主題,通過生動的描寫,展現了狝猴自由自在的生活態度。狝猴活潑好動,不受拘束,常常攀爬花樹,摘取果實,展示了它們對于自然世界的熱愛和追求自由的意愿。詩人借狝猴表達了自己對束縛和羈絆的厭倦,渴望擺脫世俗的桎梏,追求內心的自由。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狝猴在春園中的生動形象。詩人通過狝猴的形象,抒發了自己對束縛和拘束的不滿,表達了追求自由和超脫塵世的愿望。詩中的狝猴象征著自由和野性,與庭院的人類相比,它們更加自在、活潑。詩人通過對狝猴的描寫,表達了對自由和自然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于世俗生活的厭倦和不滿。整首詩情感飽滿,意境深遠,既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又抒發了人們對自由和追求內心寧靜的向往。
“攀花折果不停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yuán zá shī sì shǒu
春園雜詩(四首)
tíng xià xiǎn hóu rú xiǎo ér, pān huā zhé guǒ bù tíng shí.
庭下狝猴如小兒,攀花折果不停時。
wèi lián yě yì yàn jī zhí, fàng zhe lín jiān gāo shù zhī.
為憐野意厭羈馽,放著林間高樹枝。
“攀花折果不停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