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如隴頭秋月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如隴頭秋月明”全詩
離人到此不得醉,況是高樓吹笛聲。
分類: 竹枝
作者簡介(李東陽)

李東陽(1447年-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謚文正,明朝中葉重臣,文學家,書法家,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湖廣長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師(今北京市)。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直內閣,預機務。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文章典雅流麗,工篆隸書。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燕對錄》。
《長沙竹枝歌(十首)》李東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長沙竹枝歌(十首)》
作者:李東陽
朝代:明代
這首《長沙竹枝歌(十首)》描繪了長沙的美景和離愁別緒,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思念之情。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湘江水深天下清,
這里的湘江水深得清澈無比,
宛如一片碧透的明鏡。
何如隴頭秋月明。
隴山之巔有一輪明亮的秋月,
何等皎潔明媚。
離人到此不得醉,
離故鄉而來的人們來到這里卻無法沉醉,
他們的心思依然牽掛著遠方。
況是高樓吹笛聲。
更何況在高樓之上,傳來悠揚的笛聲,
使人更加思緒萬千。
詩意:
這首詩詞以長沙的湘江為背景,描繪了湘江水的清澈和隴山上明亮的秋月。詩人表達了離別之情和對遠方的思念。他描述了在高樓上吹笛的聲音,進一步突出了離別的傷感和思念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湘江景色和離別情感的描繪,展現了李東陽細膩的情感表達和對美景的敏銳感知。他以清澈的湘江和明亮的秋月作為意象,表達了離人思念之情,使讀者能夠感受到離別的憂傷和對遠方的留戀。詩中的高樓吹笛聲更加增添了離愁別緒的氛圍,使整首詩詞充滿了凄涼和動人的意境。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意象,將讀者帶入了長沙的美景和離別的情感之中,讓人產生共鳴和感慨。它展示了李東陽深厚的情感和詩歌才華,讓人不禁為離別的傷感所動容。
“何如隴頭秋月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g shā zhú zhī gē shí shǒu
長沙竹枝歌(十首)
xiāng jiāng shuǐ shēn tiān xià qīng, hé rú lǒng tóu qiū yuè míng.
湘江水深天下清,何如隴頭秋月明。
lí rén dào cǐ bù dé zuì, kuàng shì gāo lóu chuī dí shēng.
離人到此不得醉,況是高樓吹笛聲。
“何如隴頭秋月明”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