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人間有完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處人間有完璧”全詩
支床搗練應不然,中裂何由半存沒。
冰池既決不可隄,鏡面已破那能規。
達人不必顧墮甑,好事大率逢轟碑。
寒蟬飽飲供曉滴,盡了山中病磨墨。
太和磔裂三千年,何處人間有完璧。
分類:
《賦壬一侄孫破硯》艾性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賦壬一侄孫破硯》是宋代艾性夫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塊破碎的青石硯臺,展現了歲月滄桑和人生的無常。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山翁手持青石骨,
疑是元寶瘞中物。
支床搗練應不然,
中裂何由半存沒。
冰池既決不可隄,
鏡面已破那能規。
達人不必顧墮甑,
好事大率逢轟碑。
寒蟬飽飲供曉滴,
盡了山中病磨墨。
太和磔裂三千年,
何處人間有完璧。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塊破碎的青石硯臺,意境深遠,寓意豐富。詩中的硯臺被形容為山翁手中的青石骨,仿佛是埋藏在地下的寶物。然而,支撐硯臺的架子已經破損,硯臺自身也中間裂開,只剩下一半存世。這種破碎的狀態象征著歲月的無情和人事的變遷,暗示了人生的脆弱和不可預測性。
詩詞中還出現了冰池和鏡面的意象。冰池已經破裂,不再能夠圍堰,而鏡面也已經破碎,無法再有規矩可循。這些意象進一步強調了時間的流逝和事物的破碎,形成了對人生無常的深刻思考。
詩中提到"達人不必顧墮甑,好事大率逢轟碑",表達了達人不必拘泥于物質的損失,他們的好事往往會留下千古的名聲。這種觀點反映了作者對于人物境界和人生價值的思考。
最后兩句"寒蟬飽飲供曉滴,盡了山中病磨墨。太和磔裂三千年,何處人間有完璧",通過描繪寒蟬飽飲露水,表達了作者對于山中生活的描繪。磨墨則象征著艱辛和努力,也意味著人們在歲月中逐漸消磨。最后一句則暗示了太和硯的破碎已經存在了三千年,寓意著完美的事物在人間很難找到。
整首詩詞通過對硯臺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于歲月流轉、人事無常的深刻思考,以及對于人生價值和完美事物的探索。通過硯臺的形象,詩人表達了對于時間流逝和物質的不可避免的破碎性的思考,同時也表達了對于精神追求和人生境界的思考。
“何處人間有完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rén yī zhí sūn pò yàn
賦壬一侄孫破硯
shān wēng shǒu chí qīng shí gǔ, yí shì yuán bǎo yì zhōng wù.
山翁手持青石骨,疑是元寶瘞中物。
zhī chuáng dǎo liàn yīng bù rán, zhōng liè hé yóu bàn cún méi.
支床搗練應不然,中裂何由半存沒。
bīng chí jì jué bù kě dī, jìng miàn yǐ pò nà néng guī.
冰池既決不可隄,鏡面已破那能規。
dá rén bù bì gù duò zèng, hǎo shì dà shuài féng hōng bēi.
達人不必顧墮甑,好事大率逢轟碑。
hán chán bǎo yǐn gōng xiǎo dī, jǐn le shān zhōng bìng mó mò.
寒蟬飽飲供曉滴,盡了山中病磨墨。
tài hé zhé liè sān qiān nián, hé chǔ rén jiān yǒu wán bì.
太和磔裂三千年,何處人間有完璧。
“何處人間有完璧”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