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浮洞庭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昔浮洞庭浪”全詩
水陸雖異趣,客程皆嶮巇。
浮身無根株,轉徙長路岐。
嘗聞昔人言,欲以瓦為衣。
風雨輒不出,華堂安所棲。
我今南復北,擾擾亦奚為。
行役眾所同,浩歌聊自怡。
分類:
《白湖泥》孔武仲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白湖泥》是宋代孔武仲創作的一首詩詞,通過描寫白湖泥的特點和自己的行旅經歷,表達了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慨。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昔日漂浮在洞庭湖上的波浪,如今踏在白湖的泥土上。
雖然水與陸地有著不同的趣味,但旅客的旅程都是險峻而艱辛的。
像我這樣漂泊的人沒有根與樹,時常轉換道路上的岔口。
曾經聽聞古人說,想以瓦片為衣服。
風雨來臨時,總是找不到安身之處。
如今我東南西北地行走,心中煩擾,卻又不知為何而行。
行軍勞累,與他人無異,但廣闊的歌聲令我自得其樂。
詩意:
這首詩詞以白湖泥為題材,借泥土的形象抒發了作者對生活和旅行的感慨。詩人通過描述過去漂浮在洞庭湖的浪潮,以及現在踏在白湖泥土上的情境,表達了時光流轉、人生變遷的感慨。他認為水與陸地雖然有著不同的趣味,但旅行者的旅程都是崎嶇而險阻的。詩人描繪了自己漂泊無定的生活狀態,沒有根與樹,經常在路途中迷失方向。他聽說過古人曾說過以瓦片為衣的故事,表達了對逆境中求生的渴望,但風雨來臨時,卻找不到安身之處。詩人的心情煩擾,不知道自己行走的目的和意義,但他仍然在行軍勞累中尋找自我,通過廣闊的歌聲來撫慰內心。
賞析:
《白湖泥》通過描述泥土和旅行的經歷,抒發了詩人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慨。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人生流轉和旅行經歷的深刻思考,體現了宋代文人對行旅生活的體驗和感悟。泥土象征著安身立命的根基,但詩人卻沒有根與樹,屬于漂泊的人群。詩人以此表達了對無定生活狀態的煩躁和迷茫。然而,詩人仍然通過歌聲來自我怡悅,表現出他對逆境中求生的堅韌和豁達。整首詩詞意境高遠,抒發了詩人內心的矛盾情感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給人以深思。
“昔浮洞庭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ái hú ní
白湖泥
xī fú dòng tíng làng, jīn tà bái hú ní.
昔浮洞庭浪,今踏白湖泥。
shuǐ lù suī yì qù, kè chéng jiē xiǎn xī.
水陸雖異趣,客程皆嶮巇。
fú shēn wú gēn zhū, zhuǎn xǐ cháng lù qí.
浮身無根株,轉徙長路岐。
cháng wén xī rén yán, yù yǐ wǎ wèi yī.
嘗聞昔人言,欲以瓦為衣。
fēng yǔ zhé bù chū, huá táng ān suǒ qī.
風雨輒不出,華堂安所棲。
wǒ jīn nán fù běi, rǎo rǎo yì xī wèi.
我今南復北,擾擾亦奚為。
xíng yì zhòng suǒ tóng, hào gē liáo zì yí.
行役眾所同,浩歌聊自怡。
“昔浮洞庭浪”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