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合辭先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意合辭先露”全詩
初日映城時,相思忽相見。
褰裳踏露草,理鬢回花面。
薄暮不同歸,留情此芳甸。
柘彈連錢馬,銀鉤妥墮鬟。
采桑春陌上,踏草夕陽間。
意合辭先露,心誠貌卻閑。
明朝若相憶,云雨出巫山。
分類: 春游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雜曲歌辭·春游樂二首》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游童蘇合帶,倡女蒲葵扇。
初日映城時,相思忽相見。
褰裳踏露草,理鬢回花面。
薄暮不同歸,留情此芳甸。
柘彈連錢馬,銀鉤妥墮鬟。
采桑春陌上,踏草夕陽間。
意合辭先露,心誠貌卻閑。
明朝若相憶,云雨出巫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春天游覽為題材,表現了作者對美好的春光和深情的相思之情的描繪。
首兩句描述了游童和倡女手持蘇合和蒲葵扇,象征著春天的歡樂和繁榮。
接下來的兩句描繪了初日映照城市的景象,同時也隱含了作者和相思之人在初見時的心情激動和思念之意。
接著的兩句描述了褰裳踏露草和理鬢回花面的情景,表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享受和欣賞,同時也表達了對愛人美貌的贊美。
下面的兩句述說了薄暮時分,作者與相思之人分別,但留下心情和感情在這美麗的地方。
接下來的兩句描繪了柘彈連錢馬和銀鉤妥墮鬟的情景,表現了作者對愛人離去的留戀之情。
最后的兩句表達了在采桑的春天路上、踏草的夕陽中,作者對愛人的思念之情,同時展現了作者意合辭先露、心誠貌卻閑的態度,希望明天若能再次相見,情感可以像云雨一樣永恒。
整首詩以春日游玩為情景,以寫景抒懷的手法展現了作者對春光和思念之情的描繪,同時通過描寫各種細節,表達了對愛人美好的回憶和希望的表達。
“意合辭先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qū gē cí chūn yóu lè èr shǒu
雜曲歌辭·春游樂二首
yóu tóng sū hé dài, chàng nǚ pú kuí shàn.
游童蘇合帶,倡女蒲葵扇。
chū rì yìng chéng shí, xiāng sī hū xiāng jiàn.
初日映城時,相思忽相見。
qiān shang tà lù cǎo, lǐ bìn huí huā miàn.
褰裳踏露草,理鬢回花面。
bó mù bù tóng guī, liú qíng cǐ fāng diàn.
薄暮不同歸,留情此芳甸。
zhè dàn lián qián mǎ, yín gōu tuǒ duò huán.
柘彈連錢馬,銀鉤妥墮鬟。
cǎi sāng chūn mò shàng, tà cǎo xī yáng jiān.
采桑春陌上,踏草夕陽間。
yì hé cí xiān lù, xīn chéng mào què xián.
意合辭先露,心誠貌卻閑。
míng cháo ruò xiāng yì, yún yǔ chū wū shān.
明朝若相憶,云雨出巫山。
“意合辭先露”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