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之不揮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忍之不揮發”全詩
大哉國風本,喪而王澤竭。
先生今復生,斯文信難缺。
下筆證興亡,陳詞備風骨。
高秋數奏琴,澄潭一輪月。
誰作采詩官,忍之不揮發。
分類:
作者簡介(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讀張碧集》孟郊 翻譯、賞析和詩意
《讀張碧集》是孟郊所寫的一首唐代詩詞。該詩詞描寫了天寶年間,太白星歿去后,唐朝逐漸走向衰落之境,但通過讀張碧的作品,體現了文藝復興的氣息。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天寶太白歿,六義已消歇。
大哉國風本,喪而王澤竭。
先生今復生,斯文信難缺。
下筆證興亡,陳詞備風骨。
高秋數奏琴,澄潭一輪月。
誰作采詩官,忍之不揮發。
詩意和賞析:
詩詞通過描述天寶年間太白星歿去后,六義消失的情景,表達了大唐帝國逐漸失去興盛與繁榮。然而,通過讀張碧的作品,作者認為文學藝術有可能重現昔日的輝煌。
在詩中,孟郊稱贊了張碧的文學才能和品格。他認為張碧有能力通過自己的作品來驗證時代的興衰,并通過豪言壯語來堅持自己的信念。他們的創作使人們意識到過去的輝煌和文化復興的可能性。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感慨和惋惜。他想知道誰有能力成為采詩官,即采用這些具有復興文化潛力的作品。他希望能找到這樣一位官員,從而使這種文化的復興能夠真正實現。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唐帝國逐漸衰落的描寫和對張碧的贊美,表達了對文化復興的渴望和企盼。孟郊通過這首詩詞呼吁人們珍惜文化遺產,并重視文學藝術的力量,推動國家的繁榮和興盛。
“忍之不揮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ú zhāng bì jí
讀張碧集
tiān bǎo tài bái mò, liù yì yǐ xiāo xiē.
天寶太白歿,六義已消歇。
dà zāi guó fēng běn, sàng ér wáng zé jié.
大哉國風本,喪而王澤竭。
xiān shēng jīn fù shēng, sī wén xìn nán quē.
先生今復生,斯文信難缺。
xià bǐ zhèng xīng wáng, chén cí bèi fēng gǔ.
下筆證興亡,陳詞備風骨。
gāo qiū shù zòu qín, chéng tán yī lún yuè.
高秋數奏琴,澄潭一輪月。
shuí zuò cǎi shī guān, rěn zhī bù huī fā.
誰作采詩官,忍之不揮發。
“忍之不揮發”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