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識道途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那識道途難”全詩
不因陰雨窘,那識道途難。
夾路峰巒隱,高田水潦漫。
憑誰掃浮翳,杲杲出云端。
分類:
《近三衢阻雨》陳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近三衢阻雨》是宋代詩人陳宓所作,這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雨天中的景色和哲思。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亭午歸來迎接黎明,余春只見寒冷。
不因陰雨而感到窘迫,誰知道道路的艱難。
群山峰巒隱藏在云霧中,田野上的水泛濫成災。
憑誰來清除這些浮翳,精光閃爍出云端。
詩意:
《近三衢阻雨》通過描繪雨天中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人生道路的思考。詩中的亭午歸來迎接黎明,春天的氣息卻仍然寒冷,給人一種溫暖與寒冷交織的感覺。然而,作者并不因為陰雨而感到窘迫,他認為只有經歷過艱難才能真正認識到人生的困難。詩中的群山峰巒隱匿在云霧之中,田野被洪水淹沒,這種景象象征著人生中的困境和挫折。最后,作者希望有人能夠來清除這些困擾和浮翳,帶來希望和光明。
賞析:
陳宓以簡潔而精練的語言,將雨天中的景色與人生困境相結合,表達了對于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和對克服困難的希望。他通過描繪亭午歸來迎接黎明的場景,巧妙地將時間和自然景色融入詩中,給人以鮮明的感受。詩中的寒暖交替,寓意著人生中的喜怒哀樂,傳達了詩人對于人生困境的坦然和樂觀態度。同時,詩中的群山峰巒和田野洪水,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人生中的困境和挑戰,展示了詩人對于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希望。最后,詩中的呼喚和期待,體現了詩人對于他人援助和幫助的渴望,表達了對于克服困境的信心和希望。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傳達了對于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對于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希望,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那識道途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n sān qú zǔ yǔ
近三衢阻雨
tíng wǔ hái tóng xiǎo, yú chūn zhī jiàn hán.
亭午還同曉,馀春只見寒。
bù yīn yīn yǔ jiǒng, nà shí dào tú nán.
不因陰雨窘,那識道途難。
jiā lù fēng luán yǐn, gāo tián shuǐ lǎo màn.
夾路峰巒隱,高田水潦漫。
píng shuí sǎo fú yì, gǎo gǎo chū yún duān.
憑誰掃浮翳,杲杲出云端。
“那識道途難”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