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之誓墓終不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羲之誓墓終不仕”全詩
清高足以激懦貪,曠達端能喪廉恥。
分類:
《懷古》陳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懷古》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陳宓。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古代偉大人物的懷念以及對當時社會人們品德境況的憂慮。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懷古
羲之誓墓終不仕,
幼輿挑女因折齒。
清高足以激懦貪,
曠達端能喪廉恥。
譯文:
羲之宣誓墓志銘中永不從政,
幼年時幼輿挑女兒卻因為折斷了牙齒。
高潔清高的品德足以激發怯懦和貪婪,
豪放灑脫的胸懷卻能喪失廉恥之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羲之和幼輿的故事,抒發了作者對古代偉人的懷念之情,同時也對當時社會人們的道德淪喪感到憂慮。
羲之為伏羲,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五帝之一,被尊奉為人類文明的創始者。羲之曾發誓墓志銘中不再從政,這表明他對個人修養和道德追求的重視,以及他對政治的冷漠態度。這種追求高潔的品德被描繪為能夠激發怯懦和貪婪之人的欲望,暗示了當時社會的道德墮落。
幼輿是一個歷史上的人物,他在幼年時挑著父親的牛車,不幸折斷了牙齒。這一細節通過幼輿的遭遇,強調了命運的無常和人生的曲折。它也成為對當時社會道德風氣的一種隱喻,暗示著即使是年幼純真的孩童,也難以幸免于社會的不公和世俗的壓力。
整首詩詞通過對古代偉人和幼輿的對比,抨擊了當時社會的道德風氣,并對人們追求高尚品德和保持廉恥之心提出了警示。它反思了人性的弱點和社會的腐敗,呼吁人們保持對高尚品德的追求,并警惕道德淪喪帶來的危害。
這首詩詞在表達對古代偉人的懷念之情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和社會批判性。它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手法,讓讀者反思個人品德修養和社會道德價值觀的重要性,同時也展現了作者對當時社會道德風氣的深刻關注。
“羲之誓墓終不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i gǔ
懷古
xī zhī shì mù zhōng bù shì, yòu yú tiāo nǚ yīn zhé chǐ.
羲之誓墓終不仕,幼輿挑女因折齒。
qīng gāo zú yǐ jī nuò tān, kuàng dá duān néng sàng lián chǐ.
清高足以激懦貪,曠達端能喪廉恥。
“羲之誓墓終不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