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發遼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早晚發遼西”全詩
披衣窺落月,拭淚待鳴雞。
不憤連年別,那堪長夜啼。
功成應自恨,早晚發遼西。
分類: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雜曲歌辭·昔昔鹽·倦寢聽晨雞》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曲歌辭·昔昔鹽·倦寢聽晨雞》是唐代趙嘏創作的一首詩詞。
中文譯文:
去去邊城騎,愁眠掩夜閨。
披衣窺落月,拭淚待鳴雞。
不憤連年別,那堪長夜啼。
功成應自恨,早晚發遼西。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的倦怠和思念之情。詩人身為一位駐守在邊城的騎兵,時常遠離家鄉奔波征戰,因此常常疲倦困擾,每當夜幕降臨時,他才能回到營帳休息,但是他的睡眠被憂愁填滿,無法入眠,只能在夜閨中默默地擦干淚水等待雞鳴。他非常惋惜自己多年來與家人的分離之苦,長夜中的啼哭更加加重了他的思念之情。詩人曾有過戰功,但是他深自反省,認為自己應該為取得的成就而自責和懊悔,在遼西地區將來繼續努力。
這首詩詞通過表達詩人的心境,描繪出了邊塞的艱苦環境和離別之苦。詩人在戰爭中榮譽與痛苦并存,他對家人的思念和對長夜的煎熬交織在一起,給人一種悲情的感受。詩詞所展示的情感與壯志相結合,讓讀者感受到了詩人的內心矛盾和對未來的期許與努力。
“早晚發遼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qū gē cí xī xī yán juàn qǐn tīng chén jī
雜曲歌辭·昔昔鹽·倦寢聽晨雞
qù qù biān chéng qí, chóu mián yǎn yè guī.
去去邊城騎,愁眠掩夜閨。
pī yī kuī luò yuè, shì lèi dài míng jī.
披衣窺落月,拭淚待鳴雞。
bù fèn lián nián bié, nà kān cháng yè tí.
不憤連年別,那堪長夜啼。
gōng chéng yīng zì hèn, zǎo wǎn fā liáo xī.
功成應自恨,早晚發遼西。
“早晚發遼西”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