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端豈必皆邪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異端豈必皆邪說”全詩
隘與恭如失正,到頭流弊亦皆同。
分類:
《孟子·隘與人恭》陳普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孟子·隘與人恭》是宋代作家陳普所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異端豈必皆邪說,
執一之偏或過中。
隘與恭如失正,
到頭流弊亦皆同。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于思想和行為的一種觀察和思考。作者認為,不同的觀點和信仰并非都是邪惡的,只是執著于某種信念或過度追求中庸之道可能會導致偏激和錯誤。作者指出,無論是偏執還是過度崇拜,最終都會失去正道,帶來不良的結果。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思想和行為的一種理性思考。詩中的“異端”指代不同于主流觀點的信仰或觀念,作者認為并非所有的異端都是邪惡的,而是取決于個人是否過度執著和偏離正道。詩中的“執一之偏或過中”強調了過度堅持某種信念或過度追求中庸之道可能會導致思想的偏激和行為的錯誤。詩中的“隘與恭如失正”表達了作者對于過度執著和過度崇拜的警示,認為無論是盲目堅持某種立場還是盲目追隨某種權威,都會失去正確的方向。最后一句“到頭流弊亦皆同”指出,無論是什么樣的錯誤和偏激,最終都會帶來不良的結果。整首詩通過對于思想和行為的分析,表達了作者對于理性思考和正確行為的呼吁。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和深刻的思想,展示了作者對于人們思想和行為的洞察力和思考深度。它提醒人們不要過于執著于某種信仰或追求中庸之道,而是要保持理性思考和正確的行為準則。通過詩歌的形式,作者傳遞了關于追求真理和正確行為的智慧和啟示,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啟發意義。
“異端豈必皆邪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èng zǐ ài yú rén gōng
孟子·隘與人恭
yì duān qǐ bì jiē xié shuō, zhí yī zhī piān huò guò zhōng.
異端豈必皆邪說,執一之偏或過中。
ài yǔ gōng rú shī zhèng, dào tóu liú bì yì jiē tóng.
隘與恭如失正,到頭流弊亦皆同。
“異端豈必皆邪說”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