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人能奪伯氏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人能奪伯氏邑”出自宋代陳普的《詠史上·晁錯》,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shuí rén néng duó bó shì yì,詩句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誰人能奪伯氏邑”全詩
《詠史上·晁錯》
誰人能奪伯氏邑,何德敢隳三子都。
內史自侵漢家廟,未須削楚更衰吳。
內史自侵漢家廟,未須削楚更衰吳。
分類:
《詠史上·晁錯》陳普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詠史上·晁錯》
晁錯,陳普所作,宋代詩人。這首詩探討了晁錯的歷史故事。在詩中,陳普表達了對晁錯的敬佩和對其壯舉的贊頌。
譯文:
誰能奪取伯氏之邑,
有何膽量毀壞三子之都。
內史縱容侵占漢家廟宇,
無需再加削弱楚國而使吳國衰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晁錯的贊美,展示了作者對晁錯的敬佩之情。晁錯是中國古代政治家,他在漢朝時期出任內史,積極推進改革,努力治理國家,推動社會進步。然而,晁錯的改革舉措遭到了保守勢力的反對,最終導致了他的悲劇結局。
詩中的第一句提到了伯氏之邑,指的是晁錯所提出的削藩政策,試圖奪取諸侯國的土地和權力,以加強中央集權。第二句則表達了晁錯所受到的阻礙和反對,他的改革舉措被視為對三子(指吳楚兩國)的侵害。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晁錯作為內史對漢家廟宇的侵占。這反映了晁錯在推行改革時采取的措施,包括沒收官僚地主的財產和土地,以支持國家財政和推動改革。然而,這些行動引起了強烈的反對和不滿。
最后一句表達了作者對晁錯的同情和對楚國和吳國的憂慮。作者認為,削弱楚國并不會使吳國變得更強大,相反,這樣的行動只會導致兩國的衰敗。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晁錯的謳歌,表達了作者對他的敬佩和對他所承受的艱難處境的同情。它也提醒人們,改革和推動進步往往需要面對巨大的阻力,有時甚至會導致不幸的結果。
“誰人能奪伯氏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shǐ shàng cháo cuò
詠史上·晁錯
shuí rén néng duó bó shì yì, hé dé gǎn huī sān zǐ dōu.
誰人能奪伯氏邑,何德敢隳三子都。
nèi shǐ zì qīn hàn jiā miào, wèi xū xuē chǔ gèng shuāi wú.
內史自侵漢家廟,未須削楚更衰吳。
“誰人能奪伯氏邑”平仄韻腳
拼音:shuí rén néng duó bó shì yì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四緝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四緝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誰人能奪伯氏邑”的相關詩句
“誰人能奪伯氏邑”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誰人能奪伯氏邑”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誰人能奪伯氏邑”出自陳普的 《詠史上·晁錯》,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