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舜登天四海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帝舜登天四海臣”全詩
持平第一張廷尉,更聽君王誤殺人。
分類:
《詠史上·張釋之三首》陳普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史上·張釋之三首》是宋代詩人陳普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帝舜登天四海臣,
可憐生殺不由身。
持平第一張廷尉,
更聽君王誤殺人。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歷史上的張釋之,他是宋代官員中的第一名廷尉(刑法官)。詩人通過張釋之的形象,表達了對于歷史人物的思考和反思。詩中提到了帝舜,這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偉大君主,他是以仁德和賢能而聞名于世的。然而,即使是這樣的君主,他也無法避免生殺的悲劇,暗示了人們在歷史中無法自主選擇自己的命運。張釋之作為一位廷尉,他的職責是執行法律,但他也不得不聽從君王的誤殺命令,這暗示了歷史中的人們常常被迫在道德和權力之間做出艱難的選擇。
賞析:
陳普通過這首詩詞,以歷史人物張釋之為切入點,探討了歷史和人性的復雜性。詩中的帝舜和張釋之分別代表了不同的角色,一個是傳說中的至善君主,一個是歷史中的官員。通過對這兩個角色的對比,詩人在思考歷史中的倫理和道德問題,以及權力對人性的影響。
詩中的“生殺不由身”一句,表達了一個普遍的觀點:人們生活在歷史的洪流中,往往受制于時代的局限和權力的壓迫,無法自主選擇自己的命運。這種無奈的情感在歷史中屢見不鮮,詩人通過張釋之的形象,將其具體化。
詩人還通過描寫張釋之作為一位廷尉的職責,強調了道德和權力之間的沖突。張釋之作為執行法律的官員,面臨著君王的誤殺命令,這讓他陷入了道德的困境。這種困境在歷史中也經常出現,詩人通過這個形象,反映了歷史中人們所面臨的道德選擇的困難和矛盾。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歷史人物張釋之的描寫,探討了歷史、人性和道德等主題,表達了對歷史中人們命運的無奈和對道德選擇困境的思考。
“帝舜登天四海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shǐ shàng zhāng shì zhī sān shǒu
詠史上·張釋之三首
dì shùn dēng tiān sì hǎi chén, kě lián shēng shā bù yóu shēn.
帝舜登天四海臣,可憐生殺不由身。
chí píng dì yī zhāng tíng wèi, gèng tīng jūn wáng wù shā rén.
持平第一張廷尉,更聽君王誤殺人。
“帝舜登天四海臣”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