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箏峽東有胡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彈箏峽東有胡塵”全詩
蓬萊殿前賜六纛,還領禁兵為部曲。
當朝受詔不辭家,夜向咸陽原上宿。
戰車彭彭旌旗動,三十六軍齊上隴。
隴頭戰勝夜亦行,分兵處處收舊城。
胡兒殺盡陰磧暮,擾擾唯有牛羊聲。
邊人親戚曾戰沒,今逐官軍收舊骨。
磧西行見萬里空,幕府獨奏將軍功。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將軍行》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將軍行》
彈箏峽東有胡塵,
天子擇日拜將軍。
蓬萊殿前賜六纛,
還領禁兵為部曲。
當朝受詔不辭家,
夜向咸陽原上宿。
戰車彭彭旌旗動,
三十六軍齊上隴。
隴頭戰勝夜亦行,
分兵處處收舊城。
胡兒殺盡陰磧暮,
擾擾唯有牛羊聲。
邊人親戚曾戰沒,
今逐官軍收舊骨。
磧西行見萬里空,
幕府獨奏將軍功。
中文譯文:
彈箏峽東有胡塵,
天子選定了一個日子前來拜見將軍。
在蓬萊殿前賜予六面旗幟,
并且將禁衛軍賜予將軍作為部曲。
受到朝廷的詔命,將軍沒有辭別家人,
夜晚時向咸陽原地行軍宿營。
戰車嘎嘎作響,旌旗飄揚,
三十六軍隊齊聚在隴山上。
在隴山戰勝敵軍之后,夜晚也繼續前行,
派遣部隊到各處收復舊城。
胡人在夜幕降臨時被全部消滅,
只有牛羊的聲音擾亂了寧靜。
邊境的人們中有親戚曾經在戰斗中犧牲,
如今他們的舊骨骸被官軍收殮。
向西行進,眼前是萬里空曠之地,
朝廷的宮殿獨奏將軍的功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將軍征戰邊疆的情景,表現了他的英勇和戰功。將軍受到天子的賞識和尊敬,被賜予六面旗幟,并率領禁衛軍作為自己的部曲。詩中描寫了將軍在戰場上的威風,戰車嘎嘎作響,旌旗獵獵飄揚,三十六軍齊聚隴山,展現出壯麗的場面和統帥之風。將軍帶領部隊戰勝敵軍,收復舊城,胡人在黑夜中被殲滅,唯有牛羊的聲音擾亂了寧靜,表現了戰爭的殘酷和邊疆的荒蕪。
詩中還提到了將軍的家人和邊境居民的犧牲,將軍不辭家受詔征戰,邊人親戚曾經為國家戰斗而犧牲。最后,將軍的功績得到了朝廷的贊賞,宮殿為他奏起了獨奏。整首詩以壯麗的場景和戰爭的背景,表達了對將軍的贊美和敬意,同時也反映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犧牲。
“彈箏峽東有胡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jūn xíng
將軍行
dàn zhēng xiá dōng yǒu hú chén, tiān zǐ zé rì bài jiāng jūn.
彈箏峽東有胡塵,天子擇日拜將軍。
péng lái diàn qián cì liù dào,
蓬萊殿前賜六纛,
hái lǐng jìn bīng wèi bù qǔ.
還領禁兵為部曲。
dāng cháo shòu zhào bù cí jiā, yè xiàng xián yáng yuán shàng sù.
當朝受詔不辭家,夜向咸陽原上宿。
zhàn chē bāng bāng jīng qí dòng, sān shí liù jūn qí shàng lǒng.
戰車彭彭旌旗動,三十六軍齊上隴。
lǒng tóu zhàn shèng yè yì xíng,
隴頭戰勝夜亦行,
fēn bīng chǔ chù shōu jiù chéng.
分兵處處收舊城。
hú ér shā jǐn yīn qì mù, rǎo rǎo wéi yǒu niú yáng shēng.
胡兒殺盡陰磧暮,擾擾唯有牛羊聲。
biān rén qīn qī céng zhàn méi, jīn zhú guān jūn shōu jiù gǔ.
邊人親戚曾戰沒,今逐官軍收舊骨。
qì xī xíng jiàn wàn lǐ kōng,
磧西行見萬里空,
mù fǔ dú zòu jiāng jūn gōng.
幕府獨奏將軍功。
“彈箏峽東有胡塵”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