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舟獨擁蓑衣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撐舟獨擁蓑衣出”全詩
撐舟獨擁蓑衣出,堪畫何須待晚來。
分類:
《晨雪渡洑陂》鄧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晨雪渡洑陂》
朝代:宋代
作者:鄧深
晨雪洑陂獨探幽,竹處楊枝學小梅。
竹間茅屋白皚皚,撐舟獨擁蓑衣出。
堪畫何須待晚來,寒江千里月華收。
中文譯文:
清晨的雪花飄灑在洑陂湖上,我獨自探幽尋勝。在竹林旁,楊枝學著梅花的姿態。茅屋藏在竹子中間,雪花覆蓋得皚皚白。我撐著小船,穿著蓑衣獨自出行。何必等到夜晚,才能畫出這美景呢?在寒冷的江面上,千里之遙的月光漸漸收斂。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冬日清晨的景象,詩人鄧深獨自一人駕船渡過洑陂湖,欣賞著竹林間被白雪覆蓋的茅屋。詩人的目光敏銳,他注意到楊樹的枝條仿佛學著梅花的姿態,展現了大自然的美妙與生機。詩人穿著蓑衣,獨自撐船,提前欣賞到了這樣的美景,他不禁感嘆為什么還要等到夜晚才能畫出這樣美麗的景色。整首詩以雪景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冬日清晨景色的贊美和對自然美的感受。
賞析:
《晨雪渡洑陂》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以描寫自然景象為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飽滿的情感,展示了詩人對冬日清晨美景的獨特觀察和贊美之情。詩人通過對竹林、楊樹、茅屋和雪景的描繪,將自然元素與人的情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整首詩具有濃郁的意境和韻味。
詩中的竹林、茅屋和白雪構成了一幅寧靜、素雅的畫面,詩人細致入微地描繪了這些景物的細節,使讀者仿佛置身其中。詩人將楊枝比作學小梅,形象生動地表達了楊樹枝條在雪中的傲然和純潔。同時,詩人獨自撐船穿行在洑陂湖上,展現了詩人獨立自主、追求獨特體驗的精神。
詩人在最后兩句表達了對這美景的贊嘆,他認為這樣美麗的景色并不需要等到夜晚才能畫出,清晨的光景同樣值得被描繪和欣賞。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觀察和感受,傳遞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獨特見解。
總之,這首詩詞以其細膩的描寫和深邃的情感,生動地展示了冬日清晨的美景和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感悟。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將讀者帶入一個寧靜而美好的意境中,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詩人對生活的獨特見解。這首詩詞在宋代以及后來的文學史上都有一定的影響,被廣泛傳誦和賞析。
“撐舟獨擁蓑衣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 xuě dù fú bēi
晨雪渡洑陂
zhú chù yáng zhī xué xiǎo méi, zhú jiān máo wū bái ái ái.
竹處楊枝學小梅,竹間茅屋白皚皚。
chēng zhōu dú yōng suō yī chū, kān huà hé xū dài wǎn lái.
撐舟獨擁蓑衣出,堪畫何須待晚來。
“撐舟獨擁蓑衣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