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問炎州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借問炎州客”全詩
江連惡谿路,山繞夜郎城。
柳葉瘴云濕,桂叢蠻鳥聲。
知君卻回日,記得海花名。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送蠻客》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送那位來自炎州的客人,請問您在南方行了幾天?
途經江連的惡谿路,山繞夜郎城。
柳葉濕了瘴云,桂叢中傳來蠻鳥的鳴叫。
當您回到故鄉,一定要記得我的海花之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張籍的《送蠻客》。詩人以送別一位從炎州來的客人為題材,通過描繪客人的行程和途經之地,表達了自己的遺憾和寄托。詩中通過描述江、山、柳、桂等景物,呈現出一幅南方山水的景象,并以海花之名喻指自己希望被客人記住。
前兩句“借問炎州客,天南幾日行。”是詩人客套地詢問客人在南方行了幾天。這里使用“借問”一詞,顯得客氣。
接下來的兩句“江連惡谿路,山繞夜郎城。”描繪了客人經過的地理環境。江連惡谿路指南方的泥濘路,崎嶇難行;山繞夜郎城則是指山勢連綿,環繞著夜郎城,景色壯美。
“柳葉瘴云濕,桂叢蠻鳥聲。”這兩句描述了南方的植物和聲音。柳葉濕了瘴氣彌漫的云霧,桂叢中傳來蠻草草鳥的聲音,描繪出了南方植物豐茂的景象和獨特的自然聲音。
最后兩句“知君卻回日,記得海花名。”是詩人對客人的告別之情和希望被記住的愿望。詩人希望客人離開時能夠記住他的名字,以海花之名,寄托了自己的期望和心愿。
整首詩以客人的行程和途經之地為線索,通過描繪南方的自然景觀和表達自己的情感,融入了對客人的告別和心愿,給人一種旅行中的離情別緒和懷念之情。
“借問炎州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mán kè
送蠻客
jiè wèn yán zhōu kè, tiān nán jǐ rì xíng.
借問炎州客,天南幾日行。
jiāng lián è xī lù, shān rào yè láng chéng.
江連惡谿路,山繞夜郎城。
liǔ yè zhàng yún shī, guì cóng mán niǎo shēng.
柳葉瘴云濕,桂叢蠻鳥聲。
zhī jūn què huí rì, jì de hǎi huā míng.
知君卻回日,記得海花名。
“借問炎州客”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