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恓惶又獨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恓惶又獨歸”全詩
老大誰相識,恓惶又獨歸。
掃窗秋菌落,開篋夜蛾飛。
若向云中伴,還應著褐衣。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送韋評事歸華陰》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韋評事歸華陰》是唐代張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三峰西面住,出見世人稀。
老大誰相識,恓惶又獨歸。
掃窗秋菌落,開篋夜蛾飛。
若向云中伴,還應著褐衣。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送別韋評事返回華陰的情感。韋評事住在三峰的西面,很少有人能見到他。詩人在韋評事離去時感到孤寂,不知道有誰會想起他,而自己又是如此迷茫地獨自歸去。秋天的菌子從窗戶上飄落下來,夜晚的蛾子從箱子里飛出來。如果詩人能夠和韋評事一起去云中,他應該會穿上樸素的衣服。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詩人送別韋評事的場景,表達了離別的苦悶和孤獨感。三峰的西面是一個偏僻的地方,很少有人能見到韋評事,這使得詩人在送別時感到更加孤獨。詩中的"老大誰相識"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的懷疑。掃窗時落下的秋菌和夜晚飛出的蛾子,都是詩人感受季節變遷和寂寞的象征。詩末的"若向云中伴,還應著褐衣"表達了詩人的愿望,希望能夠與韋評事一起去追尋更高的境界,褐衣則象征樸素和謙遜。整首詩詞情感深沉,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離別的憂傷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恓惶又獨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wéi píng shì guī huá yīn
送韋評事歸華陰
sān fēng xī miàn zhù, chū jiàn shì rén xī.
三峰西面住,出見世人稀。
lǎo dà shuí xiāng shí, xī huáng yòu dú guī.
老大誰相識,恓惶又獨歸。
sǎo chuāng qiū jūn luò, kāi qiè yè é fēi.
掃窗秋菌落,開篋夜蛾飛。
ruò xiàng yún zhōng bàn, hái yīng zhe hè yī.
若向云中伴,還應著褐衣。
“恓惶又獨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